红杉成本申报:人工智能行业每年需赚取6000亿美元才可覆盖根本硬件支出_公司_英伟
可以说,现在人工智能公司都处于烧钱阶段,间隔盈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使得部分投资者认为,人工智能的涨势可能是“泡沫”。
红杉成本根据公开数据剖析,去年,英伟达的数据中央硬件收入达到 475 亿美元(个中大部分硬件是用于 AI 和 HPC 运用的打算 GPU)。AWS、Google、Meta、Microsoft等公司在 2023 年为 OpenAI 的 ChatGPT 等运用在其 AI 根本举动步伐上投入了巨额资金。
(图片来自红杉成本)
卡恩将英伟达的运行率收入预测翻倍,以覆盖 AI 数据中央的总本钱(GPU 占一半,别的包括能源、建筑和备用发电机)。然后,他再次将该金额翻倍,以打算终端用户 50%毛利率,例如从 AWS 或 Microsoft Azure 等公司购买 AI 打算的初创公司或企业,这些公司也必须赢利。
云供应商(尤其是微软)正在大力投资 GPU 库存。英伟达报告称,其数据中央收入的一半来自大型云供应商,仅微软一家就可能为英伟达2024 财年第四季度的收入贡献约 22%。与此同时,该公司在 2025 财年第一季度发卖了代价约 190 亿美元的数据中央 GPU。
英伟达推出 B100/B200 处理器,承诺将性能提高 2.5 倍,而价格赶过 25%,可能会推动进一步的投入并造成再次供应短缺。
卡恩称, OpenAI的收入大幅增加,从 2023 年底的16亿美元增至 2024 年的34亿美元。这一增长凸显了OpenAI 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远远超过其他仍在努力实现 1 亿美元收入目标的初创公司。然而,所有企业对人工智能根本硬件的投入依然在增长。
卡恩表示,纵然是对大型科技公司 AI 收入的乐不雅观预测也未必准确。假设谷歌、微软、苹果和 Meta 每年从 AI 中各自得到 100 亿美元收入,而甲骨文、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X 和特斯拉等其他公司每年从 AI 中各自得到 50 亿美元收入,那么仍存在 5000 亿美元的缺口。
正是由于投入与产出差距巨大,目前美国对天生式人工智能的运用并不高。
高盛的数据显示,目前,只有 5% 的美国公司在利用天生式人工智能。这一数字较 2023 年 10 月略有上升,估量到 2024 年底将增至约 6%。
从细分行业来看,美国的数据与信息技能公司运用比例较高,约15% 的公司利用 GenAI。估量到年底将增长到 20% 以上。
其次是科技公司,约有 12% 的公司利用 GenAI。估量到年底将增长到 15% 以上。
再便是教诲公司,约有 6% 利用 GenAI。估量到年底将增长到 12%。
有不雅观点认为,如果 OpenAI期待已久的 GPT-5能够不负众望,那么它的发布可能会成为潜在的催化剂。否则,人工智能的未来用例可能与预期相差甚远。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