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优势互补 寰宇广阔_喷鼻港_优势 计算机

大湾区内地九市制造业发达、营商本钱低、市场腹地广阔、发展各具特色,在粤港澳大湾区培植中,大湾区各城市的创新要素充分涌流,发展上风相得益彰,为不同专长的喷鼻香港创业者供应了广阔的发挥天地

在大湾区收成科创果实

在医院看病取药,免不了要在取药处排队期待。
但在广东江门等地市的部分医院里,由于一种自动分药机的投入利用,患者取药韶光大大缩短。
年夜夫这边刚开完药,那边的无人药房就已经自动分拣好患者所需的药品,并依服药的次数和顺序,装进塑料药盒的各个格子中,患者用手机扫码即可取走自己的药盒。

“过去,配药、分药、检药、发药须要至少4个人操作,利用自动分药机后,通过物联网技能将药丸精准配发到对应药盒,只需1位药剂师进行末了把关。
”作为项目创始人,自喷鼻香港到江门创业的冯威棠早在2012年就已把稳到“精准服药系统”的运用前景,“精准分药、服药设备不仅可以帮医院节约人手,为患者节约韶光,而且药房是按颗而不是按盒卖药,患者须要多少就买多少,能够有效减少药品摧残浪费蹂躏。

带着对“精准服药系统”运用前景的武断信心,经由多年准备,2017年底,冯威棠团队作为珠西创谷(江门)科技园首批引进工具正式落户园区,创办江门云讯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开启了从观点到产品的探索之路。

“当时公司刚落户,既没产品实物也没模型样板,只有一份PPT资料。
”冯威棠说,江门有关方面找来8家医院帮忙对接项目,供应支持,“医院不仅供应药物给我们进行影像辨识测试,还展示自己的药物管理系统帮助我们开拓分药系统。

对付祖籍江门的冯威棠来说,江门不仅是故乡,也是他施展才华的地方。
包括药品、医疗东西、药品包装材料等行业在内的生物医药家当是江门的传统上风家当。
冯威棠将处于试验阶段的自动分药机和智能药盒免费送给江门的医院利用,广泛搜集改进见地。
经由近两年的研发、试用和改进,这套由自动分药机、智能药盒和手机小程序组成的“精准服药系统”日臻完善。
与国外同类型产品比较,不仅功能完备,而且价格大大降落。

“目前,我们已经得到了不少大湾区内医院的订单,估量年底能正式量产。
”冯威棠说,创业项目能走到本日,不仅得益于大湾区各种配套扶持政策,也得益于内地发达的移动互联网生态,“我们的智能药盒本身没有电池也没有芯片,而是通过手机小程序及药盒的奥妙设计来实现智能管理,以是造价才能格外低,单是这一点国外同行就很难模拟。

让创业有更多可能

“科技创业的企业大概有两种成功,一种是被大企业看上,以得当的价格收购;一种是在市场上霸占一席之地,做出自己的品牌。
过去,喷鼻香港科技创业者定义的成功更多是指前者。
”广东佛山云端容灾信息技能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德豪曾在喷鼻香港创业多年,曾努力想做出自己的品牌,无奈市场竞争激烈,难以打开局势,一度不得不一边创业一边打工。

“容灾的意思便是可以容纳灾害,当运用系统和数据库遭遇地震、海啸等不可抗力毁损时,可通过启用实时在线的备用运用系统以及备用做事器急速接管,担保交易顺利进行。
”李德豪说,他从2004年开始开拓备份软件,2009年还自主研发出“自动演习训练”专利技能,却始终只赚口碑不赢利。

2013年,李德豪决定北上探求发展空间,在佛山市南海区注册成立佛山云端容灾信息技能有限公司。
依托当地的家当上风和完善的配套政策,李德豪对打开局势信心十足,“我们的目标是从佛山出发,让中国人用上自主研发的运用级容灾产品。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李德豪的奇迹发展顺利。
2014年,李德豪组建技能团队,与佛山市政府互助搭建起自动演习训练云端容灾中央。
凭借技能的先发上风,李德豪以佛山为出发点向内地其他城市扩展,在容灾市场霸占的份额不断扩大,每年的净利润超千万元。

“大湾区是个平台,既可以帮助喷鼻香港创业者快速熟习内地市场和文化,又可以作为把产品和做事推向内地市场的基地。
”李德豪说。

80后喷鼻香港青年陈升的创业经历堪称丰富,到深圳前海后则大幅度转型,开始拥抱互联网科技。

2015年,原来从事人力资源顾问做事的陈升在深圳前海深港当代做事业互助区注册成立学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成功入驻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
他瞄准供应链电子系统,主营跨境电商供应链平台。
“前海跨境电商发展生动,但内地一些商家国际联系薄弱,当时恰好碰着一批外国供应商在喷鼻香港寻求内地伙伴,于是果断决定转型。
”陈升说。

事实证明,陈升的这一决定与前海的功能定位高度契合:项目在运营后6个月,就实现直连国际212个大型供应商,货品种量超过15万种,完成跨境交易8124单,间接孵化跨境电商企业140多家,实现单月最高交易总额超过3450万美元。
创业不到一年,即获首轮融资5000万元公民币。

用好两地创新上风

在前海的成功创业,令陈升得到越来越多关注,向他咨询乞助的喷鼻香港创业青年也越来越多。
陈升及其团队逐渐把握住方向,决定再一次转型,开始转向孵化器做事创业企业。
除了在前海梦工厂运营的众创空间和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外,他还在深圳多地建立了青年创业基地,直接手事喷鼻香港团队超300个。
“通过为喷鼻香港青年到深圳创新创业供应‘导航’做事,希望可以让更多喷鼻香港青年共享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机遇。
未来,喷鼻香港青年除了要‘创’以外,也要多多‘融’,寻求与内地人才互助共发展的模式,从各行各业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陈升说。

大湾区创新创业浪潮风起云涌,也带动起喷鼻香港科技创新氛围升温。
从政府到民间,对峙异创业都空前重视。

“现在喷鼻香港创业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不但私人乐意投资初创企业,特区政府给予了许多政策支持,如帮创业企业支付4位人才的3年人为,喷鼻香港科学园也有针对初创企业的园地免租优惠政策等等。
”作为喷鼻香港创业圈少见的资深创客,冯威棠上世纪90年代做过钟表制造,2000年初创办了一家科技创业,到创设精准服药系统已是第三次创业,对喷鼻香港创业环境的变革有着深刻感想熏染。

冯威棠表示,喷鼻香港仍有许多独特的创业上风,他最新组建的人工智能项目创业团队就落户在喷鼻香港科学园。
“等项目研发成熟后,还会考虑在大湾区内地九市落地”。

喷鼻香港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认为,喷鼻香港与内地已形成了一条完全的科技创新“家当链”:喷鼻香港供应根本科研成果和融资环境,内地卖力科研成果商品化,终极进入内地大湾区的广阔市场,实现“上风互补”。
“我非常有信心,只要大湾区上风互补,结合喷鼻香港的特性,将来创新科技一定可以成为喷鼻香港经济推动力,同时也为国家作出新贡献。
”薛永恒说。

版式设计:汪哲平

《 公民日报 》( 2020年10月25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