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在中国农业机器工业协会主理的“2018年全国农机工业事情会议暨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五届七次理事会会议”上,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农业机器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拖沓机分会会长赵剡水,以《改革开放四十载 担当奋进新时期》为题,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拖沓机工业的发展进程、取得的造诣、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

国产拖拉机核心技能取得重大年夜打破人工智能未来可期_拖拉_技巧 绘影字幕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剡水

4个发展期间

赵剡水指出,总结我国拖沓机工业的发展,不得不提到农业生产办法的演化: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再到机器化生产,农业生产办法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走过了一条漫长的演化道路。
个中,作业工具的每一次升级都成为历史性的主要推动力量。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除了东北、新疆,以及冬麦区的部分地区,拥有机器化的根本之外,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作业工具还基本是铁犁牛耕。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拖沓机工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1. 市场导入期(1978—1986年)

1978—1986年为市场导入期,这一期间正值我国经济由操持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1981年,屯子家庭联产承包任务制开始履行,拖沓机产品构造随着市场需求的变革也开始进行调度。
“东方红”小四轮拖沓机便是这一期间行业产品构造调度的范例代表,在拖沓机行业发展史上具有主要的历史性意义。

小四轮拖沓机很有特色,忙时种田、闲时跑运输,是农人致富的主要工具,当时很多屯子的万元户便是从购置小四轮拖沓机开始的。
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统计,1978年,我国小四轮拖沓机产量44万台,1986年达到78万台,年均增长12.7%。

2. 平稳发展期(1987—2003年)

1987—2003年为平稳发展期,这一期间,市场经济系统编制逐步完善,形成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多元化家当构造,为我国拖沓机行业的快速发展积累了履历,创造了积极条件。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国家主导下,拖沓机行业开始了第二轮国外前辈技能的引进。
这期间,涌现了两种发展模式。

一是坚持“引进、消化、接管、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能平台,以“东方红”大轮拖为代表产生的技能溢出效应,有力地推动了行业产品技能升级。

二是寻求合伙互助,加快国际前辈技能的运用。
如天拖与迪尔的合伙,上拖与纽荷兰的合伙等。

这一期间,包括轮式拖沓机、履带式拖沓机和手扶拖沓机在内的我国拖沓机行业,产销量先后于1987年、1996年分别跨上100万台、200万台的平台。

3. 快速发展期(2004—2013年)

2004—2013年为快速发展期,这一期间,中心高度重视“三农”事情,陆续履行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包括连续15年发布了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心1号文件等,夯实了加快“三农”培植的制度性根本,有力地推动了拖沓机工业快速发展。

这个期间,海内大中拖的产销量从2004年的10万台,跃升至2013年的37万台。

4. 调度转型期(2014年至今)

2004年至今为调度转型期,这一期间,拖沓机工业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主营业务收入由两位数增长回落至个位数增长。
行业发展由刚性需求拉动的增量市场,持续向以更新需求为主导的存量市场转化的特色加倍明显,大中拖的产销量持续下滑。

赵剡水指出,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化的特点,实在该当一分为二地看。
这个判断紧张是指现有的主导产品,而对付经济作物、举动步伐农业、丘陵山区须要的产品,增量市场还是很大的,但在这些方面,我们的有效供给不敷,这便是我们目前的差距。

在此阶段,受用户需求升级的勾引,农机产品向大功率、高效、节能、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哀求更为明显,产品构造优化调度、行业发展转型升级处于关键期间。

取得了巨大造诣

赵剡水说,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拖沓机工业在核心技能、工艺制造能力、国际化经营和发展模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造诣。

1. 核心技能取得重大打破

从产品构造剖析,我国已形成了知足农业作业需求的小、中、大、重不同功率段的全系列、多形态拖沓机产品。

在传动系统方面,由滑动齿轮、啮合套、同步器等机器换挡逐步发展到动力换挡,无级变速技能也取得重大进展。

在动力系统方面,柴油机由自然吸气、增压升级到增压中冷、电控喷油的阶段,广泛采取电控高压共轨技能,后处理技能逐步运用。

在液压系统方面,由手动操控的机器式力、位反馈系统,升级到电控液压提升系统。

在智能技能运用方面,随着车载掌握器、北斗环球定位系统、互联网大数据、云打算技能的发展,拖沓机的自动化、远程掌握、智能化等信息化掌握技能开始大规模运用。

2. 工艺制造能力持续提升

40年来,一批具有技能前辈、质量保障、绿色环保特色的重点培植项目建成投入利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广泛运用于关键零部件制造,制造技能的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智能制造技能逐步推广运用,为加快提升我国农机整系统编制造工艺技能水平发挥了积极示范和带动浸染。

比如绿色铸造、当代农业装备智能驾驶舱数字化工厂、柴油机警能装置线、智能制造车间、新型拖沓机装置线和中试基地等。

3. 国际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1)出口规模和档次持续提升。
我国拖沓机产品出口规模稳步扩大、构造持续优化、品质不断提升,农机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2)积极融入环球家当代价链。
中国一拖收购法国McCormick工厂;在中白工业园设立东欧研发中央,在法国设立西欧研发中央。
雷沃重工收购阿波斯、高登尼、马特马克等国外农机品牌;设立欧洲和日本研发中央。
中联重机在美国成立农机研究所,在意大利设立欧洲研发中央。

(3)外洋经营模式不断创新。
行业企业开始探索从产品“走出去”到项目“走出去”、由供应产品向供应整体办理方案转变的新型外洋经营模式。

4. 企业发展新模式不断呈现

每一次屯子系统编制和农业生产办法的变革,都催生了农机企业经营模式的重大调度。
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技能的快速发展,加速推动了农机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和升级。

随着农业专业互助社、农场、农垦等用户数量的逐年递增,会推动产品需求向大型化、高端智能化发展。
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托管做事逐渐成为“潮流”,关注品牌和做事的代价成为关键。
拖沓机企业一定要适应这种模式的变革,根据用户需求研发、生产产品。

存在问题与不敷

赵剡水坦言,改革开放40年来,只管我国拖沓机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存在问题与不敷我们也要正视,从总体上看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
比如在可靠性、人机工程和智能化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要想补短板、缩小差距,赵剡水认为目前最难的环节是可靠性,由于我们的根本零部件和材料、制造工艺、装备等方面与国外前辈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导致生产同等性存在差距。

人机工程环节,不仅要提升共性关键技能、技能集成度、农机农艺领悟水平,还要培养设计师。

而智能化环节,赵剡水认为,海内拖沓机行业在有些方面打破的还是比较快的,但目前还是在“点”方面的打破,从整体系统来看,还是存在差距的,尤其是数据的采集、积累,以及数据的剖析加工。

发展趋势

赵剡水指出,我国拖沓机行业经历了以机器化为特色的第一代产品、以自动化为特色的第二代产品,当前正处于以智能化为特色的第三代产品,未来将向以人工智能为特色的第四代产品发展。

未来农业的发展愿景是,当人工智能普遍运用于农业装备时,种田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观点,人类的劳作身影已基本在农田里消逝了。
农业将成为有奔头的家当,农人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屯子成为安居乐业的俏丽家园。

赵剡水表示,在改革开放40年的节点,我国拖沓机行业要不忘初心,牢记根本,创新求进,奋勇担当,加快推动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奋力谱写新时期农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