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今年上半年成本市场的明星股,凭借着人工智能芯片的稀缺地位,股价一骑绝尘,期间累计最大涨幅超3倍,一时风头无两。
6月下旬以来公司股价一起下行,几近腰斩,颇有坐过山车的既视感。

上半年又亏5亿多站上AI风口的寒武纪为何难盈利?_亿元_寒武纪 云服务

古迹窟窿放大,何时能盈利?

详细来看,寒武纪2023年上半年营收为1.1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72亿元低落33.37%,值得关注的是,公司于2020年7月份上岸A股,这也是其上市以来的首次营收下滑。

公司表示,受供应链影响,上半年公司调度发卖策略,优先做事毛利较高、信用较好的客户,造成了期内业务收入有所低落。

今年上半年寒武纪归母净利润为-5.45亿元,比较去年同期净利润的-6.22亿元,亏损略微收窄,上半年扣非净利润为-6.41亿元,同比亦有所收窄。

公司上半年研发用度为4.83亿元,是同期总营收的四倍多,寒碜的挣钱能力,远不及研发投入的资金需求,这也是公司迟迟不能盈利的紧张缘故原由之一。
目前,公司拥有980人的研发团队,占员工总人数超过7成,多数研发技能职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
显然,在研发投入中,研发职员的人为占了大头。

今年上半年AI赛道风起云涌,各大科技巨子纷纭布局大模型,包括阿里、腾讯、华为、科大讯飞、百度、字节、商汤、中科院旗下紫东太初等,都争先恐后的投身AI赛道,而AI芯片是人工智能浪潮中算力底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大模型时期的稀缺要素,国产芯片商被寄予厚望。

寒武纪作为国产AI芯片企业,本该直接管益个中,可公司却像个“局外人”,依旧大幅亏损,彷佛说不过去。

外洋的英伟达可谓众星捧月,古迹股价大幅超预期,市值打破万亿美金。
寒武纪也坦言,目前,英伟达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仍霸占绝对上风,剩余份额被AMD、英特尔等巨子瓜分。
公司自主研发的根本系统软件平台的生态完善程度与巨子比较仍有一定差距。

在公司本次半年度财报中,AI、人工智能、大模型等词汇频繁涌现,9个在研项目中与AI干系的有4个。
AI大模型已成为寒武纪的新产品研发的导向,但目前来看,仍旧“任重而道远”。

烧钱不止,募资不断

寒武纪的创始人陈氏兄弟拥有中科院的技能背景,创立之初又傍上了华为的“大腿”,卖力为华为海思供应终端智能处理器IP,从华为mate10到华为mate20,寒武纪一贯与华为互助。
公司的“独角兽”的含量很高,一度被视作英伟达的赶超者。

然而公司古迹一贯很骨感,自2017年公开表露财务数据以来,寒武纪就一贯处于亏损状态。

2017年至2022年,公司的业务收入0.08亿元、1.17亿元、4.44亿元、4.59亿元、7.21亿元、7.29亿元,肉眼可见的稳步增长。
但是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81亿元、-0.41亿元、-11.79亿元、-4.35亿元、-8.25亿元、-12.57亿元,6年累计亏损超41亿元。

资金窟窿越滚越大,看不到改进迹象,况且这还是政府不断补贴的情形下,不少投资者发布“不知道寒武纪什么时候才能摘U”的疑问。

在此背景下,公司只能靠融资续命,2023年4月,寒武纪完成定增,发行价121.1元,募资16.72亿元。
自公司上市以来,其募资金额(包括IPO和定增)已超过40亿元。

陷入裁员风波

长期造血能力不敷,也让公司举步维艰,2023年以来,寒武纪已经进行了两轮裁员,试图降本增效。

4月份,网曝寒武纪裁掉了软件开拓职员的30%-40%,裁掉应届的80%旁边,员工数将掌握在600以内。
很快,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王海波辟谣说,裁员只针对绩效不达标的员工,N+1还是给的。

8月份,公司又现裁员传闻,有称,本次裁员中央为寒武纪旗下专攻车载智能芯片的南京行歌科技团队,软件部门裁员近半,硬件部门只保留少数员工,新项目已停息,未来或将被放弃。

车载智能芯片,是寒武纪2021年景立的项目,该项目得到了宁德时期、蔚来、上汽集团旗下尚颀成本与金茂成本等数亿元的计策投资,本是大展技艺的绝佳舞台。
然而,随着车载智能芯片需求的降落、寒武纪自身青黄不接的主营业务营收,以及外洋纷至沓来的芯片制裁,寒武纪的智驾芯片业务风雨飘摇。

有员工表示,“车载芯片虽然有很大市场,但是公司大方向一贯在变,以是裁员也是断断续续在进行,没停过。

结语——

今年以来,算力成为科技巨子开启AI争夺战的“入场券”,寒武纪站上了风口,股价表现生动,尤其在英伟达AI芯片对海内的出口前景具有不愿定性的背景下,很多人对国产AI芯片寄予厚望。

寒武纪的名字,原意是生命的大爆发,公司的愿景是迎来芯片领域大爆发的梦想,然而成本市场是残酷的,常年的亏损使不少投资者敬而远之,何时能靠AI芯片实现盈亏平衡,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寒武纪宣告拟以3000万元-5000万元回购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公民币239元/股,比较于股东的套现,公司的回购可谓杯水车薪。

本文源自财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