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市场风起云涌,家用电器纷纭上车赶热潮。
不过一些智能功能却显得“多此一举”,智能烧水壶就被吐槽:“明明按一下开关就可以,为何要打开手机找半天app?”智能大屏冰箱也碰着了灵魂拷问:“我只想拿颗鸡蛋,你却让我追剧?”

画蛇添足?智能水壶被吐槽:按开关就行非要找app_智能_家电 AI快讯

智能家居渗透日常生活,家电厂商纷纭“抢食”

智能家居正在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回到家中,室内灯光将开启并调度亮度到舒缓氛围,空调调度到得当温度,窗帘自动缓缓拉起,电视机打开进入昨天看到一半的节目,此时家里的地面整洁如新——由于扫地机器人在你上班期间已经打扫完毕了。
随着人们生活场景智能化的演化,大牌生产商纷纭采取与第三方互助的办法,将常见的家电与自己的智能掌握系统结合,变成智能产品。

有机构预测,到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3576亿元,与互联网连接的“物件”数量增加到385亿个。
个中,增速最猛的将是智能冰箱、电视等家电。
届时,智能家电发卖收入也将打破千亿元。
风口之下都是抢食者,海尔、美的,以及华为、小米、腾讯、阿里纷纭入局。

目前,智能家居产品的种类非常多,例如电源开关、照明、安防、娱乐影音、生活电器,乃至旅行箱、平衡车等出行装备。
但也有一些常常涌如今***或热议话题中的智能家电,却险些从未在真实生活中见到过。
由于它们的智能彷佛没有用对地方,实际利用体验太差了。

例如带有屏幕的智能冰箱可以播放最新的美剧,网友吐槽:“我只是想打开冰箱拿颗鸡蛋呀?”

同时,一些智能冰箱还搭载了智能食材管理系统,它能够记录冰箱中放了什么,有什么营养身分,并能够在食材变质之提高行提醒。
但是绝大部分智能食材管理系统并没有自动识别食材的能力,须要利用者在向冰箱中放入食材后,手动在冰箱的智能系统中添加备注。
这一过程繁琐不已,反而平添了许多麻烦。
而且,冰箱也无法自动识别食材的新鲜程度,只是大略套用冰箱系统内置的食材保鲜期,很可能并不准确,造成食材变质。

此外,带有人工智能的吸油烟机、能够直接对话的烤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唯独忽略了人们进厨房的时候并不会考虑“双子座间隔地球有多远”这类问题。

噱头大于实际意义,智能功能“多此一举”

不少智能家电只是为了让自己的产品挂上“智能”的标签,而不是为了更好地办理消费者在利用过程中碰着的问题。
远程操控功能是目前所有智能家电产品中利用最多的,它将原来放在机身表面的操控面板移植得手机App中。
但对付一些原来就操作大略、功能大略的家电来说却显得“多此一举”。

例如厨房用的电热水壶、电饭煲、电磁炉、抽油烟机,居室内的电暖器、落地扇等,最常见的都是近间隔利用大略的一键开启及关闭功能,如果须要拿动手机找到app,点开进入、再操作,全体流程反而麻烦了不少。

还有一方面缘故原由是不符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气。
由于中餐与西餐不同的烹饪办法,险些没有人会在家中没人,或者自己不在厨房的时候让厨房家电自己事情。
显然远程掌握的功能设置不能给消费者带来安全感。

一些智能产品的噱头远大于实际意义。
比如品牌浩瀚的智能枕头,从宣扬广告上看,不仅可以通过内置传感设备感知温度、湿度、翻身、出汗、深度就寝等等,还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科学的剖析,根据就寝数据为用户建立康健就寝报告等。

但实际利用过程中,用户睡着之后只要一个翻身就离开了枕头,监测的数据就不再准确,所有的数据剖析就不再故意义。
也便是说,面对轻微繁芜一点的情形,智能枕头就无能为力了。
更何况,人们对就寝质量的好坏有着直不雅观的感知,根本用不着智能枕头来监测,反而在自身体验与监测结果涌现差异的时候给用户徒增烦恼。

可以实现水质监测以及饮水提醒等功能的智能水杯,号称可以为用户量身订制康健的饮水操持。
但在实际运用处景中,用户非常干渴须要喝水的时候,如果水杯一贯提醒说水质不好,不适宜饮用,到底是喝还是不喝?严格实行智能水杯制订的饮水操持,一旦作息规律发生改变,智能水杯除了提醒也是“无可奈何”,频繁提醒之下,还会遭到用户的反感。

聪慧生活并不是完备由机器或人工智能来决定人类的行为。
由于环境成分多变,人类不会放弃自主权,那些不能供应实际帮助,反而会造成困扰的智能功能,只会显得是多此一举了。

来源:北京青年报(版权归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