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工智能的负能量会爆发?关于AI高晓松没说对的都在这里_人工智能_技巧
在浙江卫视“思想2018跨年”晚会上,高晓松抛开技能而选择从历史的角度来阐明人工智能,故而演讲相称正面,更像是在对一个存在广泛认知的不雅观念进行“辟谣”,这个不雅观念便是:人工智能来了,许多人的事情会被取代。高晓松认为,人类对技能的担忧很多时候只是“杞人忧天”,“科技只能让每个人更平等”,“我们未来只会生活得更幸福”。
然而,这个不雅观点却未必能得到各专业机构的认可,根据雷锋网的理解,险些每个政府、专业NGO发布的报告都提到了人工智能时期,人类事情岗位存在广泛被取代的风险。
显然,圈外人高晓松泛泛而谈的人工智能,并不是行业以及全体社会关心的话题。人们更为关心的是,关于2018年人工智能趋势怎么走?行业会发生哪些闪光点?
人工智能进入商业化元年
经由2016-2017年的成本敦促,即将到来的2018年将成为人工智能商业化元年,2017年6月28日,海内首个人脸识别智能化登机系统落地南阳姜营机场,虽只是一个实验性的考试测验,却意味着“刷脸登机”已成为现实,并且在2018年随着AI的进步,刷脸购物、刷脸取钱将得到更多的商业运用,爆发出巨大的商业代价。
那么人工智能商业化运用路子有哪些?有剖析认为,AI的运用现在有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是纯粹的偏数据的运用,比如和金融行业结合。另一个便是软硬领悟,直接形成一个感知的层面,进行决策,比如自动驾驶和聪慧城市。
人工智能更充分地融入日常生活
机器人能更好地完成繁芜的任务,比如人类习以为常的走路和超过物体的动作,和节制处理繁杂日常生活的技能。NLP 现在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未来,越来越多包含 AI 技能的产品会进入我们的生活。Waymo Level 4 级自动驾驶车辆现在已经上路了,这些现在还在试验阶段的产品会越来越普遍,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目前,AI手机已成为行业新风向,AI智能家居的价格也越来越实惠,同样,中国电子商会、中国电子技能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电视消费及2018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18年人工智能或将成为彩电产品标配。显然,2018年结合视觉、措辞和言语沟通办法的机器人会越来越多,不会让用户以为有互换障碍。
生物识别技能取代信用卡和驾照
“感谢 AI,我们的脸将成为信用卡、驾驶执照和条形码。人脸识别技能采取生物特色识别技能已经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其余,由于亚马逊和全食超市等科技和零售业的领悟,不久人们将不再须要在商店排队。“
这是环球联合研究实验室橙色研究所董事长所说的一句话。
而在中国,随着iPhoneX的人脸识别技能,以及腾讯微信***的推出,势必形成这样的趋势,让通过人工智能和生物识别技能的结合,取代信用卡和驾照。
人工智能金融即将被开启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方案》明确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步走计策和详细的六大任务,第一次正式提出“智能金融”观点。或许,2018年将是我国智能金融的元年,那些在人工智能领域布局较早、具有核心能力的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机构,将可能成为这一轮竞争的赢家。
很可能,人工智能负能量会爆发
当我们开始从AI中收成代价的时候,技能升级后带来的潜在风险也在升温。这就像汽车当然好过牛车,但汽车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交通事件。我们当然不能因此禁止汽车上路,但是也不能对交通问题视而不见。
也因此,当人工智能大量进入到日常生活后,在2018年进入我们眼帘的也可能是“人工智能负能量”。
首先,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开始涌现个案。2017年1月,在加利福尼亚州阿西洛马举行的Beneficial Al会议上,近千名人工智能干系领域的专家,联合签署了著名的《阿西洛马人工智能23条原则》。《23条原则》的紧张内容,便是呼吁人工智能不能危害人类的利益和安全,同时人工智能必须可以被人类掌握,同时人类要只管即便尊重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安全。
听起来颇有点科幻的味道,但是在各行各业开始支配AI,尤其开始利用AI进行自动化决策的时候,人工智能的伦理与道德问题或许真的会浮出水面。
比如说,自动驾驶车辆在立时要发生事件时,是优先保护***还是搭客?如果AI诊断系统,给出的建议是安乐去世,那么它算是***吗?为了避免更大丢失,AI系统是否能冲破规则,自行其是?
其次,个人数据与机器学习的抵牾日益凸显。人工智能和个人隐私,彷佛从来都是一对天敌。由于人工智能技能如果想要供应个性化、完备符合个人习气的做事,那么就一定要学习和理解用户本身。而这个中,就涉及对用户私人数据的学习。但出于隐私的考虑,以及对网络安全的不信赖,大部分用户显然是不肯望透露自己数据给机器的。从而“鸡生蛋蛋生鸡”的抵牾就产生了。
在2018年,无论是手机、音箱、穿着设备、VR,在启用了机器学习能力后,彷佛都要重新沾惹隐私数据这条红线。
无论如何,对付人工智能来说,2018年一定是史诗般的一年。
AI内参: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解读人工智能政策、市场变革,捕捉AI最前沿的信息。
目前,已入驻百度百家、今日、搜狐自媒体、网易号、一点资讯、大鱼号等多个自媒体平台。
转载、互助请联系微信:maxiangbin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