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礼辉: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主要有四个方面未来要在轨制层面加以解决_人工智能_金融
2022年11月30日,OpenAI发布了基于GPT 3.5根本模型的ChatGPT,且自身仍在不断更新迭代;2023年是AI元年,一大批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高科技公司将人工智能技能平民化,AI技能变得越来越遍及,ChatGPT背后的大措辞模型也从 GPT 3.5进化到GPT-4,可以说,人工智能时期已全面到来。
在本届大会的“顶峰对话”环节,燕梳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孙芙蓉作为主持人,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就人工智能金融领域运用、风险戒备等话题展开对话。
谈及“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利用”,李礼辉表示,人工智能或智能金融发展到现在,实在还处在赞助的早期阶段,业界对付智能金融未来发展给予了很大期待,瑞银证券预测到2025年天生式人工智能技能可以使券商市场估值提升21%旁边,使保险机构市场估值提高18%旁边。
李礼辉指出,就目前在保险领域运用而言,一是紧张在改进产品创新和客户做事上,像太平洋保险的数字员工,可以作为私人助理来供应做事,供应日常办公、软件技能、知识问答、数据处理、专业场景任务等;二是在改进运营管理和风险管控上,比如安然财险的自然磨难风险管理平台,能够让异构的空间、数据,让卫星遥感影像供应做事,包括智能调度、远程查看、精准定损、快速理赔等场景。
关于人工智能带来风险的理解,李礼辉表示,紧张有四个方面,一是算力集中、算力竞争,紧张问题是背后国家级的竞争,或是成本巨子和技能巨子企业级的竞争;二是数据共享和数据管控,海内数据量虽然很大,但数据资源品质还未霸占上风;三是AI对齐和AI合成,AI对齐本身有地缘政治成分在,而AI天生则模糊了真实和虚假的边界,要引起当心;四是AI信赖与AI安全,要实现符合伦理标准的金融平等,保障符合安全标准的金融效率,营造符合经济规律的创新模式,未来还要在制度的层面加以办理。(金融界保险 宋源珺)
本文源自金融界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