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人才规模超500万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占比过半_人才_数字
我国数字人才目前规模有多大?人才缺口有多大?数字人才未来的趋势如何?
都城经济贸易大学与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人才蓝皮书:中国创新人才发展报告(2023)》之子报告《数字人才发展评价与趋势建议》(下称《报告》),剖析了我国的数字人才发展现状,并总结了数字人才的未来趋势。
“数字人才现存的紧张问题包括人才供给不敷、人才质量亟待提升、人才供需构造失落衡、人才配套政策匮乏。数字人才的发展趋势紧张包括人才需求急剧增长, 复合能力成为必备需求;人才回流趋势明显,人才地域集聚显著;人才分布泛行业化,人才造就全生态化。”《报告》称。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居天下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海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人才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
《报告》统计的我国数字人才数量,是根据统计年鉴中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能做事(ICT)等数字化干系事情的人数确定。
依据这一口径,第一财经梳理历年统计年鉴数据创造,2017年我国数字人才已近400万人(395.4万);2018年即打破400万人,2021年再次打破500万人。根据最新统计年鉴,2022年我国数字人才规模达到529.2万人,比2012年增长137.5%。
从分布区域看,《泛行业数字化人才转型趋势与路径蓝皮书(2022年)》统计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人才数量排名前十的地区为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四川、山东、河南、湖北、辽宁。个中,北京位居榜首,占全国数字人才数量的19%。
《环球数字人才发展年度报告》显示,软件与IT做事、打算机网络与硬件等行业环球数字人才占比低落16.95个百分点。从中可以看到,数字人才向非ICT行业快速渗透。例如,北京数字人才在非ICT行业的占比2017年为37.9%,到2019年上升至超过50%,2021年持续上升约6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数字人才的整体年事分布呈现年轻化趋势,表示出更强的发展潜力。《中国数字化人才现状与展望2020》剖析称,从三类数字人才的详细情形看:数字化管理人才中,31~45岁的占比为80%,45岁以上的占比为5%;数字化运用人才中,21~30岁的占比为55%,45岁以上的占比为1%;数字化专业人才中,21~30岁的占比为58%,45岁以上占比为2%。
《报告》援引《猎聘2021年数字经济人才白皮书》数据,透视了数字人才的薪酬分布情形。从城市群视角看,京津冀城市群的高段位薪资上风明显,以30万元以上薪资领先于其他城市群,特殊是在50万元以上薪资段位中上风更加突出;长三角地区20万~30万元薪资段位数字人才数量显著;成渝地区数字人才的整体薪资较低,低于10万元水平的占约三成,约七成薪资低于20万元。
与天下紧张创新型国家比较,《报告》同时指出,我国目前在数字人才数量、质量、构造与配套政策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办理。
在人才供给方面,数字人才相对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与杭州地区,与目前的数字家当集群分布相吻合,而长沙、合肥、郑州等地区数字人才较为稀缺,占比不敷2%。总体上看,2023年中国数字人才缺口为2500万~3000万人,且缺口仍在持续放大。
在人才质量方面,中国的数字人才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存在一定的上风,但其他数字能力仍显著低于天下均匀水平。
在人才供需构造方面,我国数字人才紧张分布在产品研发、技能工程师等数字专业领域,但数字化运用人才等复合型人才相对占比较少。《赛迪智库》数据显示,到2025年,既懂商业运营又懂数字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缺口将达到230多万人。同时,数字化管理人才的需求呈现明显增长态势。
此外,数字人才军队整体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特点;不同区域的人才供需错位。数字人才的缺少导致欠发达地区的数字化转型存在瓶颈。
《报告》剖析称,随着环球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深度领悟,领军的ICT企业正在加速布局多行业、多元化的生态圈,而数字人才作为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在数字人才的发展方面,《报告》建议,吸引培养并举,增加数字人才储备;搭建数字人才平台,实现资源互通共享;培植数字人才梯队,拓宽人才发展通道;完善数字人才政策,赋能人才全面发展。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