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急递铺到邮局

【何以晋州】图说晋州两千年 之 通信之变_晋州市_晋州 绘影字幕

急递铺是我国元、明、清期间专司通报官方文书的通信组织。
接力传送,昼夜一直,是其显著特点。

影视作品里的“急递铺”。

元代,晋州设驿站,有通报紧急文书的急递铺,晋州为总铺。

元代“快递员”策马飞奔。

明朝,晋州治四方设递铺,东北有光灿铺、东曹铺,东有张村落铺、大王铺,东南有新庄铺,西有十里铺,卖力通报公函。

明弘治年间,驿传职员所用的公函。
明告各处驿站,持此符者为公差职员,驿站要及时供应马匹。

清朝,晋州递铺增加,通报线路延长。

大清国的“邮递员”。

民国2年(1913),取消驿递制,县城设邮政总局,小樵设代办邮局,村落镇分3条线设信柜,每5日通报一次信件。

民国2年(1913年),晋县有了邮局。

一枚民国期间的邮票,面额是不是挺“吓人”?这是通货膨胀造成的。

民国34年(1945)9月,民主政府接管邮局,各区设交通站,由交通员步辇儿通报报纸、信件。

1955年,培植屯子信报站,投递开始由隔日班改为逐日班,邮政做事趋于完善。

1971年,邮递员在送信。

1980年代,朝气发达的邮电职工。

1995年,晋州市邮政局的信件分发室。

1991年3月,晋县邮政局门前,员工陆续上班。
邮局门前设有邮筒。
邮筒是用来网络外寄信件的邮政举动步伐。
当时,来这里寄信的人还很多。
但随着通信工具和通信手段的多样化,函件收发量逐年递减。
据1998年的统计,整年函件业务量149.12万件,仅为1995年业务量的68.62%。

从拍电报到打电话

民国30年(1941)2月,侵华日军在晋县火车站设立晋县站电报处,为电报上岸晋县之始。

日军在火车站设立的电报处,紧张做事于军事。

在全体民国期间,电报始终是为军事做事的。

1956年,晋县开办话传电报业务,开始为居民供应电报做事。
之后电报机多次更新,做事能力提高。

1979年,正在看电文的邮电职工。

在电话遍及以前,人们如有急事须要与外地的亲友联结,大多通过电报。

1980年,邮政局电报员正在为用户拍电报。
当时,这是最快捷的通信办法,但资费较高。
据1992年的数据:电报资费每字0.13元,译电费0.01元。
人们拍电报是不敢多写字的。
2005年,晋州市电报业务开始停用。

晋县的电话业务,始于民国19年(1930),当年6月河北省电话局在晋县城内设立了省第二长途电话分局。

民国19年(1930年),晋县有了电话局。
这是当时的接线员的事情场景。

用前“摇一摇”的磁石电话。

民国时,一位帅哥在摄影馆拍了一张打电话的照片。
那时,电话这种奇异物,只有极少数人能享受到。

解放后,晋县积极拓展电话业务,电话开始向州里延伸。

1980年,州里电信所的转接机房。
有了这些转接点,单位与单位、人与人之间,实现了更加快捷的联系。

但真正让普通民众享受到便捷的电话做事,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1989年,晋县市话纳入全国自动网。
人们开始考试测验用电话与亲友联结。

2001年8月,两位小朋友在红楼阛阓电话亭留影。
当时,这种插卡公用电话在晋州市街头随处可见,极大地方便了人们联结,是电信业务的一大飞跃。

开通程控电话

1993年12月26日零时,4000门程控电话交流机割接开通。
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进入国际海内自动网,电话号码由5位升至6位。
1995年12月17日并入石家庄本地网,利用7位号码。
2005年5月21日,利用8位号码。

1993年12月,晋州市邮电局程控电话机房内,职工卢艳丽正检讨交流机运行情形。
程控电话的开通,标志着晋州人打电话彻底告别了摇把机和人工转接时期。

1993年12月26日,晋州市邮电局门前,市委市政府领导出席4000门程控电话交流机割接开通剪彩仪式。

1992年,周家庄一位农人在家里打电话。
1991年,为办理屯子装机难问题,晋县引进装机容量60门的电话自动拨号系统,在家里拨个号就能同亲友通话成为现实。
到1994年,全市224个村落实现村落村落通程控电话。
(刘运显 摄)

从BP机得手机

晋州市移动通信业务,出身于1990年代初。
1992年7月10日,市邮电局安装JX-150T-100型无线数字寻呼发射机1台,始办无线寻呼业务。
当时的寻呼内容仅限于数字。
1994年3月8日,无线寻呼升级为数字汉字兼容寻呼。
寻呼机(俗称BP机)成为一种最时髦、最快捷的通讯工具。

1996年,一位用户正用摩托罗拉寻呼机查看信息。
当时,“有事您呼我!
”是最时尚的告别语。

1996年,一位腰挎BP机的男士正在打电话。
那时,走在大街上把稳不雅观察,那些满街飞奔找公共电话的,大多数是腰挎BP机的主儿。

手机进入人们的生活,有一个渐进过程。
1995年10月15日,晋州市邮电局开通GSM数字移动通信基站。
当年,全市移动电话用户70户。
我们见到的最早的手机,是港片中的大哥大。

大哥大和本田摩托,在当时绝对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1996年12月,市邮电局开办仿照移动通信业务,全市移动电话用户增加到1518户。
虽然那时的旗子暗记还非常差,手机盲区多,通话质量也不是很好,但手机的遍及极大地提高了通信效率,推动了人们生产、生活办法的转变。

1996年9月,复兴街上,一位女子正拨打手机。
本日,这种仿照手机已彻底进入历史,但在当时是很时髦的。

互联网时期

1999年5月,晋州市电信局开通晋州首家网站——晋州信息港。
2002年3月15日,市区正式开通ADSL宽带业务,互联网开始逐步渗透人们的经济和社会活动。
ADSL是一种电话拨号上网模式,与现在的光速宽带比较,速率很慢。
但这并不能阻挡人们的上网激情亲切,2005年时,全市ADSL宽带用户达到了6302户。

1999年,一位用户利用拨号上网与网友谈天。
那时,网络与电话相联,登录网站前,需先听电话“呲呲”地响半天,且网速很慢。

2020年6月3日,一对夫妻在与亲友***通话时开怀大笑。
互联网时期,让天下真正成为地球村落,远在千里变成近在咫尺,天下谁人不开怀。
(孟鹤 摄)

2020年5月20日,在位于晋州市的河北简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直播间里,主播正以直播的办法推销商品。
直播带货交互性强、地域不受限定,且直不雅观、快速,是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一大便利。
(贾再兴 摄)

本日,互联网正以日月牙异的发展速率,掀起一场影响人类所有层面的深刻变革。
第五代移动网络技能(5G)的产生,正让人机物互联成为现实。
人类正站在一个新的时期到来的前沿。

统筹:唐宇岩

编辑:李 琳

监制:董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