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AI科幻影片中的人工智能是“幻想”照样“理想”?_人工智能_人类
2017年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阿法狗挑落环球顶尖围棋手、东莞的工厂大规模引进机器人生产、欧盟议会向委员会提出议案,正式宣告准备立法来区分机器人和自然人······
随着人工智能技能风起云涌的发展,那些曾经只能在科幻电影中涌现的场景正在生活中悄然涌现。
科幻电影中的人工智能大都会
第一部涌现人工智能形象的电影,1927年上映。
电影大都会的场景立足于未来城市,分为两个阶层,成本家们居住在富丽堂皇的大厦之中,而更广大的工人团队则在地下城中不见天日。“机器人类”玛利亚作为“救世主”的形象,领导地来世界的工人暴动,意欲摧毁权贵阶级的上层都邑。
该电影中“机器人类”玛利亚的人工智能形象成为后来《银翼杀手》、《巴西》、《第五元素》、《星球大战》等电影对未来城市想象的有力参照,玛利亚也成为经典形象。
2001太空漫游
智能打算机HAL成为经典,1968年上映。
虽然本日已是2018年,如果再去看这部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游》,依然会带给大家很多惊喜。
这部电影被誉为“当代科幻电影技能的里程碑”。它不仅阐述了对太空的抱负,片中许多科技预言也在日后成为现实,如电脑大量遍及、平板显示器、声控电脑、电脑在人机大战中胜利等。而电影里的一个主要角色,正是一台超级智能打算机HAL。
HAL不仅智能,乃至还产生了自己的情绪。当翱翔员要将它关闭时,HAL发出了科幻史上人工智能的第一声哀鸣,“我能觉得到,我很害怕。”
闭幕者
警示人工智能的合理利用,1984年上映。
自1984年以来,《闭幕者》系列就如同一颗响雷炸响在科幻电影乃至全体电影界上空,整整几代人为了个中的各种型号的机器人、时空穿越、末日审判而着迷。
《闭幕者》将人工智能截然放在了人类的对立面上。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在自动化和智能机器上取得打破,并研发出以打算机为根本的人工智能防御系统“天网”,“天网”在不断的自我学习中产生自我意识,视全人类为威胁,发动了审判日,人类与机器的战役就此打响。
电影对人类与机器关系的思考、对人类出息的反思颇具前瞻性,如果人类过于依赖机器,可能会酿成巨大的恶果,当心人们在人工智能运用上应合理有度。
黑客帝国
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1999年上映。
《黑客帝国》以夸年夜的想象力,将对人工智能的塑造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人工智能无处不在,它设计出一个虚幻的“矩阵”,布局成人们头脑中的天下,大多数人在虚幻的天下中度过生平,为机器供应生物电力,却从来未曾伸开眼睛。
人工智能不仅拥有超越人类的智力,还有能力实现对全体星球的统治。电影在暗色调中不动声色地渲染出人与机器的抵牾,也质疑了天下的真实性。
电影毕竟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在当前的社会上,人工智能的浸染是帮忙人们更好的事情和生活,不会成为人类的对立者。
人工智能
温情的人工智能,2001年上映。
《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影史上不可忽略的存在,电影里机器男孩对人类的诠释了人工智能不再是机器,同样就有温情。
机器男孩大卫是专门被制造出来代替孩子的机器人,拥有人类儿童的聪慧,拥有人类的情绪——对母亲的爱,但有些过于完美。大卫是拥有“无条件的爱”的机器人,但是由于它是“无条件的”,以是看起来有些造作和强烈,不符合正凡人的情绪状态。
除了以上的几部电影外,基于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干系电影也不断涌如今大众的休闲娱乐生活中。个中,《银翼杀手》、《黑客帝国》、《我,机器人》、《她》、《超验骇客》、《机器姬》、漫威电影系列等电影充斥着人工智能色彩。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电影中的很多的情节是基于科幻的想象,但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干系人工智能正理念和产品正在涌现。
那些科幻电影中的人工智能亦有可能变成现实。
从科幻到现实,成真的人工智能下面就为大家大略盘点一下那些基于科幻电影,却在现实生活正在或已经涌现的人工智能产品。
《钢铁侠》智能盔甲 VS 外骨骼智能系统
在漫威构建的超级英雄宇宙中,身为军火商的钢铁侠拥有富可敌国财力,极高的科学成绩让他可以为自己量身打造钢铁战甲。钢铁侠的战甲拥有超强的防护和可不雅观的火力,在《钢铁侠》电影上映之时就引发了无数的谈论,不少人也希望拥有这样一件神奇的装甲。
随着2010年洛马公司雷神公司推出XOS2项目,这种重量更轻、速率更快、能力更强、耗电量降落了50%的型号更加贴近现实,也离现实更近了一步。
外骨骼及动力装甲并非美国科幻电影和科技公司所独占,中国很早之前就曾展示过分别由南京军区和中科院开拓的外骨骼系统,乃至在2017年双十一期间京东也曝光了快递小哥穿着外骨骼分拣快递的场景。
《星球大战》激光枪 VS 现实激光武器
《星球大战》中的激光武器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绝地武士的光剑还是帝国冲锋队手中永久打不中的激光枪。激光武器在《星际争霸》、《变形金刚》、《第五元素》等作品中也有很主要的戏份。
激光武器也在稳步的推进实用化进程,无论是美军利用的激光武器反导还是中国99式坦克上装备“瞎狗眼”系统都让激光武器一步步成为现实。
美军测试激光武器
99式坦克上装有激光瞎狗眼系统
《闭幕者》自主意识机器人VS智能机器人索菲亚
《闭幕者》系列电影中的机器人不知道给多少人的童年留下阴影,阴影可能来自阿诺施瓦辛格皮肤下的金属,也可能来自T-1000刀枪不惧的液化能力,与此同时T-X“蛇蝎美人”的形象都深入民气。
有趣的是喷鼻香港某公司设计的机器人索菲亚在不久之前就得到了沙特王国公民身份,“她”还明确表示不会毁灭人类。不过这究竟是她真的怎么认为的呢,还是已经学会撒谎。
当然,除了以上列举的人工智能现实表示,还有其他很多基于科幻电影元素形象在现实生活已经呈现的产品或智能呈现模式。
虽然是科幻,但随着技能的不断推进和社会的发展,那些电影中的形象或元素正出在我们的生活中。
那么,人工智能式的生活场景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呢?
人工智能生活场景离我们还有多远目前,弱人工智能已经走进了日常生活。***的个性化推举、语音助手和语音识别、自动驾驶、火车站的人脸识别通道、家庭扫地机器人……这些都是弱AI的产物,在专业领域和垂直运用方面,AI已经较为纯熟。
但纵然是最根本的感知领域(打算机视觉等),打算机尚且不足完善。大规模打算、大数据剖析对人类来说很难,对打算机来说很轻松,而对人类来说一些不用思考就可做到的事,打算机却无法做到。
如何让AI拥有人类一样平常的认知能力乃至创造力,是当下科学还无法办理的问题,相信在后续的发展中,人工智能将被授予更多认知能力和创造力。
但电影中,AI早已是有思想和情绪的强AI,乃至是有造物能力的超验智能。而如何超过技能的瓶颈,电影则略过不谈。相较于技能事理,艺术更关注的是人性方面的东西。人类如何面对AI以及超越自身的科技,这是电影更多想要探寻的东西。
这些探寻并非毫无代价,就像科幻片中一些不经意的“预言”一样,它们在未来也可能成为现实。或许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问题在于AI的创造者想让它向何处前行,社会是否准备好了,人类将如何对待。这是人工智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们该当不断思虑的问题。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