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校科技赋能秦岭生态保护_秦岭_西安市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心水塔。在水源调控、固碳释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浸染,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意义重大而深远。
守护中心水塔,科技赋能秦保。眼下,越来越多的高校科研力量正加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军队中,发挥聪慧和创造力,以科技赋能“当好秦岭生态卫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就有团队利用“西电一号”卫星等科研力量投入到秦岭生态保护当中,守护大秦岭。
“西电一号”卫星 常态化守护秦岭
“西电一号”卫星是“中星•丝路天图遥感卫星星座”的首发星,为高光谱遥感卫星,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未来宇航共同打造,空天地一体化综合业务网全国重点实验室(ISN)总体设计,未来宇航研究院进行在轨交付,由陕西丝路天图卫星科技公司卖力运营,于2022年2月27日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搭载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以“一箭22星”办法成功发射。
“西电一号”卫星上搭载了一台地面幅宽为50km,光谱分辨率优于10nm,空间分辨率为10m,光谱波段数为32,光谱覆盖范围为400~1000nm的高光谱相机,空谱分辨率高,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地物覆盖解译任务。
据西电通信工程学院李云松教授团队博士生张同振先容,该星上搭载了在轨图像实时处理载荷,具备在轨数据重构、几何粗校正、辐射校正等功能,支持在轨功能重构升级。
“西电一号”发射现场
理解到,面向秦岭全域监测运用需求牵引,西电组建了由多个学院交叉领悟的科研团队,致力于搭建秦岭生态监测空天地一体化系统,利用遥感和人工智能技能对秦岭地区进行常态化持续监测,在秦岭水土资源保护、森林康健、火点识别、地质磨难预警、生物多样性保护、五乱管理等诸多方面贡献西电科研力量,为秦岭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供应数据支撑和技能做事。
6天覆盖秦岭西安段 11天覆盖全体秦岭全域
为提高秦岭段生态保护数字化进程中进一步交互汇聚秦岭监测数据,加快智能化感知监测体系培植。西电科研团队以全面提升秦岭生态安全樊篱质量、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为目标,构建数字秦岭立体化监测和综合监管平台,提升秦岭地区生态环境监测当代化能力,提高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能力。
西电ISN全国重点实验室副教授、西安市数字秦岭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曲家慧老师表示,“西电一号”卫星作为我国首颗针对秦岭全域防治和保护的卫星,运行在500公里轨道上,可实现对秦岭区域的2天重访不雅观测,6天覆盖秦岭西安段,11天覆盖全体秦岭全域,可以完备自主可控地做事于秦岭监测任务,能够对秦岭全域进行高空间光谱分辨率常态化监测。结合后续方案的卫星组网,可实现秦岭“数据看的全、信息传的快、结果处理真”。
“西电一号”卫星获取秦岭地区遥感图像
探索新的科技教诲人才一体化发展范式 打破产学研用深度领悟难题
理解到,西电还联合西安市数据局、秦保局、西安电信、西安未来宇航公司以及航天五院西循分院等单位,汇聚了西安市在卫星遥感、5G/6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的上风科研和管理力量。2023年团队获批“西安市数字秦岭重点实验室”,后续将依托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空天地一体化综合业务网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应急部重点实验室(应急管理部应急指挥通信与创新运用重点实验室),4个西安市重点实验室(西安市智能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西安市打算成像重点实验室、西安市智能仪器与封装测试重点实验室和西安市数字秦岭重点实验室)的核心技能创新力量,实现多学科交叉领悟,探索新的科技教诲人才一体化发展范式,打破产学研用深度领悟的难题。
其余,团队通过教室传授教化、科研项目以及实训等办法,勾引学生深入理解和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生态保护任务和意识。西电科研团队既是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中技能和理论的传播者,更是爱护大秦岭、守护大秦岭情怀的践行者,他们的事情不仅推动了科学技能的发展,更为秦岭生态环境的持续改进和可持续发展供应了聪慧支持。
“我们的科研团队还培养了大量的遥感图像处理与通信领域的专业人才,他们不仅具备踏实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对秦岭这片生态宝地也有着浓厚的感情。”曲家慧表示,“西电一号”卫星是坚持技能牵引和市场导向,贯彻国家航天家当政策和产学研领悟、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具备较高技能代价、社会代价和商业代价的生动案例。未来,将进一步以政府为勾引、以高校和行业企业为主体,推动社会成本、民营企业共同参与平台培植,共享领悟发展机遇,提高秦岭保护数字化聪慧化能力,为陕西和西安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 任娜 图/学校供应
本文来自【西安日报】,仅代表作者不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供应信息发布传播做事。
ID:jrtt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