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出版界若何看待人工智能_人员_受访者
担忧存在于所有学科领域
牛津大学出版社的最新报告揭示了学术出版界对人工智能技能的繁芜态度。这项研究突显了研究职员对AI的明显顾虑,从报告的核心内容来看,有相称数量的研究职员对未来可能涌现的风险心存疑虑。然而,只管许多受访研究职员对失落去批驳性思维能力、知识产权侵权问题以及对AI供应商的不信赖表示了担忧,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旧在科研事情中利用了AI工具。
报告的数据来源于对2345名研究职员的广泛调查,他们来自环球各地,涵盖了人文学科、STM(科学、技能、医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并处于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
作为回应,牛津大学出版社承诺将支持学术研究职员利用AI技能提升研究成果,同时与技能供应商紧密互助,确立明确的互助原则,以确保研究职员的权柄得到保护。
据媒体信息表露,有3/4的受访研究职员(占76%)表示,他们已在研究的各个环节中利用了AI工具。个中,机器翻译和谈天机器人最受欢迎,其次是AI驱动的搜索引擎或研究助手。
目前,AI在学术研究中的紧张运用包括创造、编辑和总结现有研究成果。
当考虑AI对学术界可能产生的影响时,超过1/4的受访者(28%)认为,AI将“彻底改变学术研究的进行和传播办法”。在那些已采取AI技能的研究者中,有67%表示AI在某种程度上为他们带来了帮助,只管厥后果尚未完备得到验证。
调查团队指出,研究职员普遍关注AI将对学术研究产生的更广泛影响,个中1/3的受访者担心AI可能会对研究职员的专业技能造成负面影响。
这种担忧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普遍存在。牛津大学出版社的新报告还显示,有1/4的受访者(25%)认为,AI技能降落了对批驳性思维的需求,这可能对科研职员基本技能发展构成潜在威胁。
对AI的相应并分歧一
报告显示,仅有8%的研究职员表示信赖AI公司不会擅自利用他们的研究数据。只有6%的受访者认为AI公司会知够数据隐私和安全标准。超过3/5的受访者担忧,在研究中利用AI可能会陵犯知识产权,从而导致原作者无法得到应有的酬劳。
鉴于此,报告作者强调,在将AI工具运用于研究之前,有69%的受访者认为“充分评估其影响”至关主要。然而,只有1/1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会寻求关于在学术研究中如何利用AI的辅导。
报告还指出,学术机构对AI的相应并分歧一。近半数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所在的机构尚未制订AI干系政策,而超过1/4的受访者则不愿定机构是否有此类政策。目前,大多数受访研究职员方向于将学术协会视为获取辅导的紧张来源。
令人惊异的是,相较于千禧一代,“婴儿潮一代”(1946—1964年出生)和“X世代”(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出生)的研究职员更方向于完备接管AI技能。
在职业生涯早期的受访者中,有1/4表示对AI持疑惑态度,比较之下,职业生涯后期的研究职员则更加接管在事情中采纳AI技能。
学术出版机构面临寻衅
研究职员所表达的深切忧虑无疑给学术出版机构带来了寻衅。牛津大学出版社学术部门董事、总经理大卫·克拉克表示:“牛津大学出版社始终积极拥抱技能进步带来的新机遇,致力于出版严谨、高质量的学术资源,以知足学术界的需求,并确保我们出版的学术成果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
他进一步指出:“这项关于研究职员对AI意见的调查,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如何看待天生式AI及其在研究事情中的运用。随着技能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紧张任务是与研究职员和更广泛的学术社群互助,制订明确的标准来规范AI的发展。”
克拉克还强调:“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繁芜领域,但我们坚信,像牛津大学出版社这样的机构能够发挥桥梁浸染,连接研究职员和技能供应商,推动这些工具在学术研究中的合理运用。”
此外,牛津大学出版社正与开拓大型措辞模型的公司展开积极互助,探索负任务的开拓和利用办法,以期不仅提升研究成果的质量,还能充分认识到研究职员在AI驱动的天下中所扮演的主要角色。
作者:谢芸蔚 编译
来源: 中国***出版广电网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