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BMP-1步兵战车的防护能力到底如何,人工智能控制核弹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核战人工智能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3个问题核战人工智能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俄罗斯BMP-1步兵战车的防护能力到底如何
只能说这车是“薄皮大馅饺子”~~~
BMP-1战车是60年代前苏联为了在核战环境下进行大规模作战而研发的一款高机动性的步兵战车(需要它快速搭载步兵通过核污染地区进行作战)。它具有全封闭特性,机动能力强,火力打击能力不错的优势。不过毕竟是作为核战条件下的产物,该车在常规作战环境下其实并不太适合。不过这也不影响它大量生产并对外援助,据说总产量超过1万5千辆,我军的86式步兵战车就是以BMP-1为基础而仿制的型号。
在1973年时,埃及和叙利亚的BMP-1战车有相当数量在战斗中被以色列军队缴获。自然这些BMP-1被送到了美国人手中。随后美军将其编入假想敌部队进行实战演练,并在使用中发现了BMP-1战车存在不少问题;
比如BMP-1在复杂地形作战时,所配备的导航系统相当不可靠。虽然BMP-1具有涉水能力,但是其没有加装喷水装置,使用履带划水前进,导致耗油量过大,是喷水前进战车的两到三倍。其装甲防护能力也比较差,当然车首前部的防护还是可以的,早期时12.7毫米弹药与20-25毫米机炮在射击BMP-1正面时,容易产生跳弹,其前甲板有80度倾角和多条横贯车体的加强筋。即使有子弹穿透装甲,也会打到前部安装的传动装置与发动机,比较有效的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但是其车体侧面和炮塔则相当的脆弱,7.62毫米子弹抵近射击时能比较轻松的把BMP-1侧面打穿,更别说20或25毫米的机炮了。后来西方研发的20毫米、25毫米机炮弹药,如空心装药弹和高速弹药威力都相当强悍,BMP-1在这些弹药面前基本没好~~啥部位都能被打穿~~到了BMP-2时才解决了BMP战车侧面太弱的缺陷。
另外虽然BMP-1装有反坦克导弹AT-3耐火箱型,增加了对付硬目标的杀伤能力。但这个导弹飞行时间太慢,全程需要人工操纵引导,容易暴露目标。而且导弹只能白天射击,另外装填导弹时太费劲~~ 需要完成打开炮塔顶部舱盖,将导弹推上发射轨道,打开弹翼,接上导线,再取下导弹的保险,这些东西完事,起码需要1分钟时间,战场上1分钟时间能死上10回了~~
这车内空间对于身高马大的东欧小伙子们来说确实挺憋屈的
在车载武器上,BMP-1也比较弱。与西方的20毫米机炮相比,BMP-1只有并列机枪与73毫米主炮,并列机枪使用不够灵活,弹头威力小,射程近。73毫米炮装弹速度慢,不好瞄准。在对付步兵能力上,BMP-1确实差不少意思~~另外其车载武器也无法对空射击,遇到空袭只能依靠车载步兵的便携式防空导弹,而那个年代的防空导弹性能,确实无法放心的依赖~~ BMP-1这些缺陷后来在车臣战争中暴露出来,使得BMP-1成为俄军损失最多的装甲装备。如果没有坦克与火炮的火力掩护,BMP-1在车臣战场上的生存率很低。
因为车内空间太小,所以车载步兵平时行军还是喜欢坐在BMP-1车顶上。
相比此前苏军装备的BTR50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和BTR60轮式装甲输送车,BMP-1步兵战车的火力不仅更强大,配备了73毫米低压滑膛炮和AT-3反坦克导弹,其装甲防护也更强,其正面装甲能够抵御12.7毫米机枪子弹和早期型号的20毫米机关炮炮弹,要比当时北约主力装备的M113装甲输送车强悍不少。
但苏军的进攻性战略,加上预设的作战地域是欧洲水网地带,为了保证一定的浮渡能力,BMP-1步兵战车的重量被限制在净重12.1吨,全重13.3吨,相比稍后出现的北约步兵战车着实轻了不少,这不仅让其外形更加低矮,其防护也有所不如。
BMP-1步兵战车的正面防护力勉强还可以,但其侧面防护就差许多了,车体前方装甲厚度仅为6到20毫米,车体侧面厚度为18毫米,后部厚度为13毫米,顶部仅有6毫米,单人炮塔的防盾厚度为防盾26到33毫米,但车体正面和炮塔的倾角大幅强化了防护力,还容易形成跳弹,车体侧面倾角较小就不行了,不仅防不住大口径机枪射击,甚至难以防御7.62毫米穿甲弹的近距离射击。
BMP-1步兵战车的载员出入口设置在车体后方,但两扇舱门同时也是油箱,虽然燃料是柴油,但一旦被击中也很容易起火燃烧,不少BMP-1步兵战车后方被击中后起火,可怜的载员还没等出车战斗就惨变烧猪。
苏式装甲车辆的传统就是极为忽视人机工效和乘员舒适性,BMP-1步兵战车极为低矮的外形,让其载员只能蜷缩起来,很容易疲劳,与西方步兵战车载员面对面乘坐和宽大空间不同,BMP-1步兵战车的载员跟其他苏式装甲车辆一样背靠背乘坐,中间隔离开的部分不仅用于装载电池和润滑油,而且还充当加强柱。
在对付反坦克地雷方面,BMP-1步兵战车没有采用分散爆炸力的V形底,这导致一旦触雷,战车将吸收大部分爆炸能量,载员舱的加强柱实际上作用不大,一旦触雷,很容易全员死亡。
研究登月比研究计算机和AI更崇高更有必要吗?为什么
我来回答你,绝对更有必要,人工智能和计算机,都是人类已知事物,就算难,人类还是可以掌握它。
而月球,人类虽然上去过,但是还有很多谜点无法掌握。是未知事物。
从大局来讲,人类未来有两个发展的方向,繁荣和毁灭。
繁荣那就是走出地球,进入星际移民。
毁灭就是爆发大规模核战,或遭受自然,陨石等灾难,同样,在危世时刻,也要走出去,确切来说是逃出去。
而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连家门口的都搞不定,还想去更远的地方吗?
人类有没有能力做出接近星际飞船为标准的原型机
这个至少现在还不行,现在人类进入太空所乘坐的火箭,基本都是化学能,及昂贵又效率又差,电推器对太阳能的依赖太大,推力还非常小,以冥王星为太阳系边界计算,太阳系的直径大约有78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约为1.5亿公里),也就是大约有117亿公里,而旅行者一号经过多年加速也才17公里/秒(12年数据),以这个速度直线匀速飞行一个天文单位,大概要3个多月,地球到火星最近距离有5500万公里,最远时有4亿公里,像今年火星发射窗口,中国和美国都要发射火星探测器,预计发射时间在今年7月份前后,发射后大约需要6到7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火星轨道,也就是说就算今年发射成功,探测器也得明年才到,光是现在人造飞行器速度问题,就很难在太阳系自由飞行!
我认为人类应该可以在二十年内搞定所需动力系统的初级版本!人工智能加上量子计算机千万别小瞧了它俩的组合!一切得看何时出现它俩的完美结合!到时候拥有高级智慧的AI系统会帮助人类解决很多困扰了人类甚至是几百年的基础性问题!而却一旦思考的角度不通观点则截然不同,这才是我为什么这么看好AI初衷!我们现在的效率已经比一个世纪前快了不知道多少倍!当荷塘出现第一片荷叶时明天它也许只能出现第二片荷叶,但是当有一半的荷塘被荷叶覆盖明天它的荷叶数将是整个池塘!以几何速率增长的智慧是非常吓人的!
到此,大家对核战人工智能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核战人工智能的3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