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造世界级人工智能家当集群_人工智能_家当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率重塑各行各业。
2023年5月,上海发布支持人工智能家当发展的干系政策,力推民营企业深度融入数据、算力等根本举动步伐构建,抢占AI家当的发展先机。
光阴荏苒,转眼间一年已过,当地人工智能家当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上海人工智能家当规模增长到超3800亿元,34款大模型通过备案,家当投资基金精准投放……
面对环球竞争的加剧与海内企业急迫的运用落地需求,未来,上海在打造人工智能“上海高地”的同时,或将与更多城市互助,实现资源互补与多方共赢。
打造天下级人工智能家当集群
早在2017年,上海就发布了《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履行见地》,之后,一系列方案、政策方法发布,明确上海要加快培植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打造天下级家当集群;积极勾引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等三大家当高地培植,支持民营企业广泛参与数据、算力等人工智能根本举动步伐培植等。
上海在人工智能管理领域也不断创新探索——出台并履行了我国首部人工智能省级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家当发展条例》;在人工智能标准领域先试先行,发布人工智能标准化体系培植辅导见地,造就人工智能高水平“上海标准”;率先成立人工智能伦理专家委员会,试点分级管理和“沙盒监管”……
上海市副市长陈杰在今年6月20日举行的市政府***发布会上先容,上海抢抓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以人工智能驱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打造天下级高端家当集群。当前,首轮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各项任务全部落地,已形成从软件模型到智能终端、从根本研究到运用创新的百口当链布局。
详细来看,创新规模方面,人工智能家当规上企业从2018年的183家增长到2023年的348家,家当规模从1340亿元增长到超3800亿元,居全国前列。目前上海已有34款大模型通过备案,产生了制造业、金融、具身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运用。
家当基金和投资方面,干系数据显示,上海设立了人工智能家当投资基金,累计募资已达31亿元,超过74%的资金已精准投放到关键领域。母基金部分投资了红杉、奇绩创坛等12只子基金,撬动投资规模572亿元。
近年来,上海在构建人工智能家当生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系列主要举措不仅推动了AI技能创新,还促进了其在各行各业的广泛运用。
以数据为例,通用人工智能初创公司MiniMax创始人、CEO闫俊杰接管《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上海通过政府牵头数据平台,联合多家大型公司共同供应高质量数据资源,并有效办理了数据版权问题,干系举措降落了企业的数据获取本钱。
闫俊杰表示,新兴行业监管方面,上海展现了开放与互助的态度。多个监管部门给予企业充分的辅导与帮助,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他特殊提及,上海的市场经济与商业化氛围浓厚,为新兴互联网公司的快速发展供应了肥沃土壤,MiniMax受益颇多。
此轮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家当发展和家当管理齐头并进。这和当下技能发展状况、人工智能未来作为根本举动步伐存在等成分密切干系。近日,2024天下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4)暨人工智能环球管理高等别会议在上海举行,或为上海人工智能家当发展指明下一步方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人工智能高层顾问机构专家曾毅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近年来,上海在人工智能运用尤其是在新运用的机遇探索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人工智能管理方面,上海逐渐形成独特认知,如WAIC 2024通过的上海宣言很好地表示了发展、管理、安全并重的理念,表示了通过安全和管理实现稳健发展的理念。
2024天下人工智能大会现场 《中国经济周刊》 宋杰I摄
各地携手共进,协力发展
2022年至今,为在人工智能新浪潮中抢占先机,越来越多的城市出台了鼓励人工智能家当发展的政策。对付一城的家当政策而言,因时制宜十分主要。
“各城市须要根据自身家当根本、人才构造、地理位置等特点发展具有特色的人工智能家当,避免过度竞争和资源摧残浪费蹂躏,以共同推动全体家当繁荣发展。”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从更宏不雅观的角度来看,城市家当政策的背后,关系着一个国家自身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干系目标的实现,更须要城市间上风互补,以协力共匆匆发展。
王鹏表示,各城市可以在数据、打算资源等方面实现共享,共同推进高速网络和数据中央等根本举动步伐培植,建立定期的互换机制,分享政策制订、技能研发、市场运用等方面的履历和成果,共同推动AI家当快速发展。
中国科学院眇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张永合在接管《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北京和上海在连续培植“AI之城”的过程中,应加强互助,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在行业领域的创新运用,引领环球科技创新。
张永合认为,上海和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都具备强大的研究实力和丰富的研究资源。他以人工智能在空间天文领域的运用为例先容,上海拥有完善的研究体系,可以从卫星的观点提出到仪器研制,再到总装集成和仿真运控等方面,形成完百口当链。而北京则是国家计策方案、政策发布的集中地,拥有浩瀚国家级科研机构以及大量的空间仪器研究所。
张永合认为,北京和上海在项目、人才和设备方面都具有显著上风,两地应相互呼应,共同为环球科技创新作出更多贡献。他强调,北京和上海之间不是竞争关系,而是携手共进、引领天下的关系。
为了加强互助,张永合提出了两点建议。首先,在数据和人才引进上,北京和上海应共同建立公共创新中央或创新平台,集中数据,面向公众年夜众开放。这样可以促进两地的数据互通和科学家的互换频率,实现工程师根据科学家的想法快速构建项目。
其次,北京和上海应结合各自的大型国际会议,如上海的人工智能大会和临港顶尖科学家会议,以及北京的中关村落论坛等,让天下的科学家能够常来中国,常来北京和上海。这样可以促进外部和内部管理的碰撞与结合,推动科技创新。
曾毅强调,家当未来须要的是协同发展,不是竞争式发展,各城市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应加强互助互换与上风互补。“北京、上海等城市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竞争中展现了强大的实力和独特上风。未来,各地应深度协同,共同打造安全、可控、可持续的中国人工智能家当创新及运用高地。”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14期)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