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月球车”

哪些科幻成真刷新我们认知?_科幻_村 云服务

现场VR体验

从“新”出发

昨日,第八届中国科幻大会在首钢园开幕。
会上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科幻家当总营收达1132.9亿元,同比增长29.1%。
昨日,在工业风满满的首钢园1号高炉前,巨大的LED屏幕不断变换着科幻场景,这让1号高炉更具科幻感。
从中关村落到首钢园,一边是科技论坛,一边是科幻大会,两个会场交汇领悟。
去年以来,随着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能突飞年夜进、脑机接口技能取得本色性进展,以前只有在科幻电影中才能看到的场景如今悄然走进现实生活。
在本届科幻大会现场,科幻和现实的边界在本日已经如此靠近。
百年来,科学一贯在追随科幻的步伐。
如今,呈现交汇领悟的状态,人类想象力的边界是否已经穷尽?

两大盛会“合体”

聚焦科幻与科技领悟发展和相互促进

首钢园1号高炉曾经是熔炼金属的大型炉体,如今被打造成“SoReal”科幻乐园。
高炉内部被打造成异星球的科幻天下,生态秘境、冬眠仓、VR游戏,广播中预报太阳风暴的***让人身临其境,游客可以用太空乘客的角色来体验科幻天下。
首钢1号高炉是工业时期的遗产,是中国当代化进程中一抹亮丽风景线,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极佳象征。
中国科幻大会选择这里作为开幕地点是极佳的选择。

据先容,这是环球首个全沉浸式太空探索主题科幻综合体和环球首个将XR技能与工业遗存结合的国际文化科技乐园。
以中国科幻故事为线索,1号高炉内广泛布局了5G、云打算、边缘打算、空间打算、数字孪生等创新科技,将百年工业遗迹以“齐天号”太空星舰形象重新亮相,打造“科技+生活”的沉浸式文旅体验新场景,成为老工业园区改造示范案例。

起先,中关村落论坛和中国科幻大会是两个独立的论坛。
2023中国科幻大会首次纳入“中关村落论坛”,今年已经是第二次同一韶光举办。
并且,官方统一的说法是中国科幻大会作为中关村落论坛主要的平行论坛之一。
为何这两个论坛要一起办呢?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庞晓东曾表示,中国科幻大会纳入“中关村落论坛”,成为国家级科技论坛平行论坛,为促进科幻家当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
充分发挥大会平台浸染,利用中关村落论坛国家级平台资源,吸引优质科技要素集聚,科幻大会更加聚焦科幻与科技领悟发展和相互促进。

北京青年报获悉,中国科幻家当研究中央、元宇科幻未来技能研究院落户,王晋康、刘慈欣等科幻大师事情室、深空探测实验室已经成功落地。
已支持搭建动作捕捉、光学影像、5G+AR等10余个公共技能做事平台和汽车人工智能、未来视觉科技等五个联合实验室,持续推动科幻前沿技能加快运用,初步形成了“内容创作+IP转化+影视创投+影视拍摄+科技运用+沉浸体验”全链条家当发展格局。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落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董齐超表示,全市科幻家当总营收由2020年的187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292.5亿元,年均增速25.1%。
截至目前,全市科幻企业和机构已增至632家,较2021年增加了43%。
本届科幻大会还专设家当促进活动板块,突出科幻家当前沿、创新、领悟促进等特点,举办“科幻前沿技能论坛”,为人工智能、量子打算、航空航天等当代技能赋能科幻家当供应更多落地的创意空间,让更多高技能企业走近科幻家当。

研究成果发布

“意念”掌握机器臂用饭《机器战警》上演现实版

许多人对脑机接口的理解是从电影《黑客帝国》开始的,人类在后脑插入连接器,就可以进入虚拟的“母体天下”。
借由连接器,外部信息可输入大脑,大脑的信息也可传输到外部。

脑机接口是各发达国家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科技竞争的高地,须要跨多个学科集成繁芜系统,家当高下游链路长,研发过程涉及电极、芯片、数据、算法、剖析软件、生物相容性材料等多个环节。
对付脑机接口,放在两年前,绝大多数人都只能想象在科幻电影中涌现。
如今,脑机接口技能已经成为行业运用前沿竞争阵地。

一只猴子动动脑,用“意念”就能掌握机器臂,将食品送到嘴边。
2024中关村落论坛发布的重大成果之一“北脑二号”,由自研高通量柔性微丝电极,千通道电生理记录系统,实时编解码算法等关键技能,完玉成链路系统构建,在环球首次实现猕猴通过“意念”掌握,对二维运动目标的脑控拦截,办理了大规模单细胞旗子暗记长期稳定记录和实时解码的国际前沿难题,这套系统已经在猴子颅内稳定植入将近一年,电极性能关键指标国际领先。

北青报理解到,面向植入式脑机接口的国际前沿发展趋势,北京市前瞻谋划,委托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牵头制订“智能脑机系统增强操持”,成立北京芯智达神经技能有限公司,整合北京地区在电极、芯片、算法和临床等跨学科上风团队,聚焦半侵入式采集脑皮层电旗子暗记的“北脑一号”和侵入式采集单神经元电旗子暗记的“北脑二号”,以抓型号的办法开展工程化开拓。

4月23日,浙江大学脑机接口团队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通过侵入式脑机接口,一位76岁的高位截瘫患者实现了用“意念”掌握机器臂来写汉字。
年过七旬的张大伯曾遭遇车祸导致高位截瘫。
2020年,通过植入式脑机接口,张大伯用“意念”掌握机器手臂,完成了喝水、进食、握手等动作。
在当时,这一基于72岁高龄病人动态3D掌握脑机接口运用在国际上尚属首次,同时也补充了海内涵该项研究的空缺,让我国在该领域步入国际前沿行列。
而今,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张大伯“超能力”再次进化。
在他的“意念”掌握下,外部机器臂手握马克笔,一笔一画地在白板上写出“浙江大学脑机接口”八个字。

电影《机器战警》中,遭遇重伤濒临去世亡的警察经科学家改造,将人类头脑和机器身体完美地合二为一,用大脑掌握机器骨骼,重新走路、拔枪,拥有了超强战斗力。
这在几年前,人们对这样的影片故事肯定是不以为然,一笑而过。
如今,在脑机接口技能日月牙异的情境下,大概会引发人们更多的思考。

AI新产品层出不穷

AI带来的风险以及大模型安全能力成为焦点

在所有的影评和电影史先容中,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都是一部伟大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这是一部绝对的硬科幻。
这部电影拍摄于1968年,但是里面的场景制作和观点设定都非常前卫,比如声纹识别、冬眠、人工智能等,这电影拍摄那个年代基本上代表着人类想象力的边界。
直到本日,影片中许多场景已经实现或者无限逼近现实。

影片中,人类操持了一次木星翱翔任务。
搭上飞船实行任务的除了两名现役宇航员——弗兰克和鲍曼,以及三名冬眠的科学家之外,还有一个人工智能——9000系列电脑哈尔。
哈尔是超级人工智能,也是飞船的中枢神经系统,它掌握并监测着飞船的统统翱翔情形。
由于某种缘故原由,AI叛变了。
哈尔懂得阅读唇语,并通过无处不在的摄像头知道了人类的操持。
哈尔杀去世了宇航员,并断掉了飞船上三名科学家的维生系统,让三人在冬眠中去世去。
里面AI***的情节被后续无数科幻作品借鉴和致敬,这也从另一个视角解释人类对超级人工智能的恐怖从半个世纪前就存在了。

《黑客帝国》中的主角尼奥花了很永劫光才搞清楚自己不是生活在真实天下里,而是存在于AI编织的矩阵中。
今年2月16日,OpenAI发布了首个“文生***”模型Sora。
官方先容,Sora能根据笔墨指令创造出包含丰富细节的逼真场景、角色,且能用多角度镜头,天生一镜到底的60秒长***。
“一位戴着墨镜的女性溜达在东京街头,霓虹灯下长裙摆动,显得自傲而随意。
街道湿润且反光,形成了镜面效果。
”AI技能已经离科幻天下的场景越来越近。
***的界线不再泾渭分明。

在本届中关村落论坛年会上,关于AI的新产品还是层出不穷。
不过,关于AI带来的风险以及大模型的安全能力也成为论坛关注的焦点。
在4月26日举办的“数据安全管理与发展”论坛上,专家们热议了数据安全问题。
专家们认为,大模型能力的通用性、潜在的主体地位以及运用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放大了其危害程度。
自从天生式AI以势如破竹的速率席卷险些每一个领域,AI对人类构成寻衅。
去年,美国非营利组织人工智能安全中央(CAIS)在其官网发布一封联名公开信,称AI堪比“大盛行病和核战役”,有可能给人类带来灭绝风险。

公开信只有一句话:“减轻人工智能带来的灭绝风险,该当与大盛行病和核战役等其他社会规模的风险级别一样,成为一个环球性的优先事变。

作为2024中关村落论坛年会重大成果发布的十大成果之一,环球首个通用智能人小女孩“通通”(LittleGirl)4月25日公开亮相。
4岁的“通通”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说,实现通用人工智能,关键在于为机器“立心”。
“通通”寄托着人类美好的愿景。

科幻照进现实

“翱翔汽车”仿照载人翱翔未来打个“飞的”去上班?

科幻大片中的炫酷翱翔器正在变为现实。
在《第五元素》《007》等多部影视作品中,翱翔汽车成为构建未来天下的一个代表元素。
1904年,在小说《天下主宰者》中描述了一种带有龙翼的空中飞车。
这部科幻小说的作者是著名的儒勒·凡尔纳,他在这部作品中阐述了对未来交通出行的乌托邦想象。

如今,“翱翔汽车”之梦正照进现实。
3月8日,广州天河区CBD附近,小鹏汇天翱翔汽车旅航者X2缓缓升空,飞越广州塔等地标性景不雅观后,平稳落地。
2月27日,环球首例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在深圳—珠海间完成跨海跨城仿照载人翱翔。
这款航空器起飞重量2000公斤,可载5人,核心模组100%国产化,在获取适航证后,将于2026年开启载人翱翔。
打个“飞的”去上班不再是梦。
据不完备统计,环球已有超过200家企业或机构正在研发eVTOL(电动垂直起降翱翔器)产品,共有420多种型号。

早在去年的中关村落论坛,翱翔汽车就成为行业关注的一个热点。
中关村落泛联院和中国移动联合研发了“高精度毫米波通信感知一体化原型样机”,在无人机上,它可以实现500米的探测间隔,同时可以实现亚米级的探测精度,手机这种0.01平方米的物品,都可以被探测到。
在今年4月25日开幕的2024北京国际车展上,小鹏公布了一条重磅,小鹏的分体式“陆地航母”翱翔汽车,即将在今年四季度开启预售。
这也意味着“能飞的汽车”或许真的离我们不远了。

探索无穷宇宙

天眼FAST首次探测迄今最短轨道周期脉冲星双星系统

收到神秘的宇宙旗子暗记,这样的情节一贯为科幻迷们所津津乐道。
北青报在看到2024中关村落论坛十项重大科技成果时,头脑中闪过刘慈欣的作品经典一幕。
在科幻作品《三体》中,叶文洁在红岸基地发送了旗子暗记,三体人中的和平主义者提出警告“不要回答!
不要回答!
不要回答”。

根据中关村落论坛发布,个中有两大成果跟宇宙的探索有关。
一个是“拉索”创造史上最亮伽马暴十万亿电子伏特光子;另一个是中国天眼FAST首次探测迄今最短轨道周期脉冲星双星系统。

国家重大科技根本举动步伐“高海拔宇宙线不雅观测站(LHAASO)”(简称“拉索”)正式发布了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简称“伽马暴”)的高能伽马辐射的精确能谱,最高能量超过了十万亿电子伏特,该结果寻衅了传统的伽马暴余辉的标准辐射模型,揭示出宇宙背景光在红外波段强度低于预期。
同时,该能谱为考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适用范围、探索暗物质候选粒子——轴子等新物理研究方面供应了主要信息。

拉索是国家重大科技根本举动步伐,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是由5216个电磁粒子探测器和1188个缪子探测器组成的一平方公里地面簇射粒子探测器阵列、7.8万平方米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以及由18台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组成的复合阵列。
拉索于2021年7月建成并开始高质量稳定运行,是国际上最灵敏的超高能伽马射线探测装置,具有大视场和全天候的特点,每天可以监视2/3的天区范围,这次创造充分表示了拉索国际领先的灵敏度和独特上风。

对宇宙的探索是当代科学勤学不辍的领域。
今年的中关村落论坛发布了十大成果,个中FAST首次探测迄今最短轨道周期脉冲星双星系统、“拉索”创造史上最亮伽马暴十万亿电子伏特光子被列为重大科技根本举动步伐取得系列国际领先成果。

昨日,北青报溜达在高炉林立的首钢,科幻与现实的边界逐渐模糊。
感慨跟科技的日月牙异比较,科幻这个代表人类想象力边界的产物已经良久没有打破了。
本日的科幻天下总体还勾留在《2001:太空漫游》和《黑客帝国》的叙事体系中,期待人类的想象力也能够往前一跃。

本版文/本报朱开云

拍照/本报袁艺

统筹/余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