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全景论文:若何培养中国本土着土偶工智能人才?_人工智能_中国
7月9日,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科技创新全体会议上,由中国团队撰写的《新一代中国人工智能》(简称“AI in China”)论文正式对外发布。
这篇论文由AI青年科学家同盟·梧桐汇牵头,同盟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作为通讯作者,12名来自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喷鼻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喷鼻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科学与技能大学等海内一流高校带头学者和氪信科技、字节跳动、Momenta、美团点评等各领域领军AI企业创始人和AI研发卖力人共同撰写,在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上发布。论文名为《Towards a new gener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China》。
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揭橥关于中国AI发展的全景综述。论文的发布是中国人工智能家当的发展成果在环球的主要性和影响力的表示,也彰显了上海作为环球人工智能高地的实力。
AI in China提到,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建立在大学、政府、家当间的互助根本上的。科技部在过去几年里建立了包括百度(自动驾驶),阿里巴巴(城市认知)、腾讯(医学影像)、科大讯飞(语音智能)在内的15个基于运用驱动、企业主导、市场导向原则的国家开放式创新平台。论文也指出,高技能人才的缺少、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不成熟以及人工智能伦理问题是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广泛运用的阻碍,培养本土人工智能人才、规范人工智能道德、支持根本学科的长期发展和探索势在必行。
在人才培养部分,论文指出,在人工智能领域,高校须要培养两类人工智能人才,一类是具有能够勾引创新的根本研究能力的人才,另一类是具有能够将创新转化为实用产品设计能力的人才。中国越来越重视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2018年5月,经教诲部批准,人工智能已成为中国35所大学的本科专业。近年来,中国许多大学都设立了人工智能学校(如西单、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研究所(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进行人工智能研究职员培训,特殊是人工智能博士项目(如浙江大学人工智能博士和上海交通大学吴文俊博士的交叉学科)。
论文认为,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打破将是在跨学科方面,利用神经科学、物理学、数学、电子工程、生物学、措辞学和生理学来供应重大的理论、技能和运用创新,办理繁芜的社会问题,重塑国家工业体系等等。中国目前正在通过加强人工智能与干系互助伙伴之间的跨学科、学科内联系以及与行业的互助,在大学中培养人工智能教诲。人工智能伦理和对人类的任务是人工智能课程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将人工智能课程提升为一门完全的学科,而不仅仅局限于打算机科学学科的几个核心课程,以培养精良的本土人工智能人才,无疑是中国面临的巨大寻衅。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国家教材司(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的修订后的国家课程标准(2017年版),部分高中生人工智能教材已于2019年底正式出版。从2020年起,这些教材将在全国高中利用,帮助高中生树立精确的人工智能不雅观念,为高校的人工智能教诲做好准备。
论文还阐述了AI在日常消费、金融、自动驾驶、医疗等行业的发展,中国AI在家当运用方面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任务编辑:李跃群
澎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报料:4009-20-4009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