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明翰市政府原来利用思爱普(SAP)的企业资源操持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下简称ERP)系统,该系统已经运行了近20年,为了更适应技能趋势,伯明翰市在2018年决定将数据迁移到基于Oracle Fusion云的SaaS平台,估量本钱为1900万英镑,但经由三年的延期,今年5月表露的数据显示,其本钱可能高达1.255亿英镑。

陈果:投入数千人、斥资近百亿华为换掉落甲骨文ERP为什么这么难?_华为_企业 科技快讯

英国伯明翰陷入“事实性破产”,民众担忧公共做事缩水 图源:新华网

今年早些时候,人们创造甲骨体裁系不适宜地方政府,由于它紧张面向制造业和贸易组织。
在数据从SAP迁移到到Oracle系统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功能的缺失落,部分政府业务一度不得不以手动的替代办法开展,IT团队被哀求在Oracle系统上重修这些定制功能,这导致了项目延期和大量额外用度的产生。

值得把稳关注的是,西方厂商长期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编程工具四大根本软件领域处于垄断地位,并以此作为针对俄罗斯和中国干系企业的制裁手段。
华为被制裁后,曾花费大量资源打造干系根本软件,仅在开拓MetaERP替代Oracle系统上,华为就组建了数千人的团队,花费三年多韶光和近百亿资金,并联合一众软件生态伙伴才得以刚刚完成。

另一方面,除华为之外,包括“三桶油”、国家电网在内的许多央国企和大型企业都是国外ERP系统的长期用户,同样面临国产替代的急迫需求。

更换ERP系统为什么如此困难?华为的干系软件能否复用到其他有需求的企业?在场景驱动下,中国软件市场是否会产生新的业态?科工力量就这些问题专访家当数字化专家、中国企业知识开源操持布道师陈果,以下为访谈实录:

科工力量:伯明翰政府破产的通知布告发出后,有媒体提到关于ERP系统迁移造成大量用度和韶光本钱的问题,您是否关注?

陈果:我看了网上宣布的伯明翰项目的履行范围,包括财务、人事和采购等标准的 ERP内容,这是一个范例的做事机构ERP 项目,听说当地政府利用SAP系统已经20多年。

从ERP的市场霸占率上来讲,SAP比 Oracle更大一些,尤其欧洲还是SAP的大本营。
不过彷佛英国人搞SAP 换 Oracle 也是不足为奇,我恰好关注到其余一件事情,喷鼻香港某最大的公用奇迹公司,利用 SAP 很多年,是喷鼻香港最大的 SAP 客户之一,管理层大都是英国人,前端韶光他们也宣告启动了从老版本SAP ERP切换到Oracle的SaaS ERP办理方案。

甲骨文公司(Oracle) 图源:新浪科技

可能英国人有一种不雅观念,如果ERP 核心系统要彻底上云和转SaaS(软件即做事,Software as a Service)的话,由于Oracle公司的云转型比SAP走得更快、更彻底,这也表示在一些第三方评测机构的报告上,以是 Oracle 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我猜这大概是你提到的伯明翰市政府换 Oracle 的初衷。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认为从SAP ERP切换 到Oracle ERP SaaS 并没有那么随意马虎,由于 ERP这种核心系统涉及的业务面太广, 经由多年利用,常日会有很多老系统上的定制化开拓,进行异质系统迁移,风险很大。
我的不雅观点是,除非是老系统实在不能用了,或者全体业务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否则没什么必要换ERP系统。
毕竟已经利用了将近20年,如果只是为了技能升级换代缘故原由,或者由于花掉预算为换而换,实在风险是很大的。

科工力量:延伸到海内,特殊是之前华为遭遇美国制裁,被迫放弃Oracle,花费大量资源投入自研ERP软件。
海内很多大型企业也在投入资源做软件硬件自主化。
能否谈谈您理解的情形?

陈果:如果我们仅就ERP软件领域谈这个问题,在本日堂内ERP市场上,SAP的份额要比Oracle大很多,再加上Oracle早在10年在中国市场上就主动采纳了市场策略调度,本日在传统 ERP 软件市场上已经没有什么影响力了,Oracle目前全面主攻ERP SaaS,包括中国公司出海的市场。

很多大型央企都是 SAP 的传统用户,例如中石油、中石化和国家电网等,由于 ERP 在这些超大型企业的管理中所发挥的主要浸染,他们仍在 SAP ERP 上投入了大量资源。
这些企业在十多年前就在集团下属的各家企业分别履行了 SAP ERP,最近这些年,完成或正在进行集团级的SAP“大集中”,投资都是数以亿计。

2023年4月20日,华为宣告已实现自主可控的MetaERP研发,并完成对旧ERP系统的更换

从现实情形来看,用国产软件切换国外大型 ERP 系统大致有三条路。

第一条路是某些“高仿平替”产品的路线。
例如有些家软件产品的用户界面、操作习气、名词术语等跟国外软件非常靠近,对过去长期利用国外 ERP 软件的企业来说,这意味着相同的利用习气,用户抗拒低,切换阻力小,不过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知识产权风险,其余,海内公司也不一定能吃透国外 ERP 公司多年积累的技能,ERP 这种繁芜的系统不是光看样子长得像,就能顺利利用的。

第二条路是用海内ERP软件行业龙头企业的产品进行更换。
听说华为刚遭遇制裁时,确实论证过用海内企业的干系ERP产品去更换 Oracle,但结论是很难达到他们的需求,末了不得已走上自研的路线。

由于大型企业ERP软件的能力涉及两个层面,一是技能实力,二是业务逻辑,纵然我们现在海内 ERP软件公司的底层技能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了,但ERP软件所包含的业务逻辑本身是从浩瀚企业的业务实践中抽象出来的,而海内软件企业在这方面还须要沉淀。
尤其是SAP软件长期被天下500强级别的企业利用,在不断利用中迭代改进,而海内 ERP软件企业长期来做事于较小体量、管理水平掉队的中国企业,缺少机会和履历。

第三条路是自研,这是现在包括华为在内的很多公司选择的路,但自研也没那么随意马虎。

就我在行业里理解到的情形,华为的自研之路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华为从90 年代就开始利用 Oracle ERP,到 2017年旁边开始动手新一代ERP的研发,当时紧张有两个背景,一是华为整体的云转型趋势,由于原来ERP软件的技能架构比较老旧,华为有动力将其迁移到云架构上,这是技能上的缘故原由;

二是华为当时已经意识到了地缘政治的风险,为了应对风险,担保业务连续性,从那时开始,他们就动手在旧系统的跑道阁下搭建一个“副跑道”,业务紧张还是运行在老系统的“主跑道”上,一旦遭遇制裁,副跑道就可以启用,同时,逐步地把各项业务迁移到副跑道上。

第二阶段是从2019年受制裁到今年4月公开宣告实现自主可控的MetaERP研发成功,在这个阶段,Oracle公司已经不能为华为供应做事,华为花了大约4年的韶光全力自研,投入了大量资源,据我所知,华为投入了千人级自有资源,其余还有千人级的外包团队,算起来资金是百亿元级别的。

第三个阶段是华为的MetaERP上线之后到未来5-10年,目前华为的自研产品紧张因此自用为目的,如果要变成商品软件走向市场的话,我估计须要至少5-10年的韶光来沉淀和迭代,知足外部企业需求,此外,还需建立做事伙伴的生态。

科工力量:对付中国其他企业,特殊是央国企来说,他们同样面临制裁风险。
有没有必要像华为一样投入这么巨大的人力物力去自研一套系统“重复造轮子”?华为的产品或做事能否复用到其他企业?

陈果:你提到的其他大型企业试图自研ERP软件的情形,据我所知确实存在,比如某些国企的SAP系统的自研更换项目,资金投入远远低于合理范围,进展无法令人满意,坦白说,我认为很多大型国企在 ERP 自研上的投入水平,显著低估了ERP 系统开拓和履行事情的繁芜性。

ERP不是一个纯IT项目,它是全体企业管理体系的建立,须要高度标准化、当代化的管理成熟度。
拿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标准化来说,就要把企业自身的职级、薪级、职业发展、绩效管理等等维度做一整套标准化培植,才能把 ERP 里的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发挥出来,否则就只能叫一个公司职员“花名册”系统。

图源:新浪科技

从长远来看,我个人希望中国有ERP软件公司能够崛起,做事于中国的大型企业。
我也非常看好华为ERP软件走向市场,由于华为确实是中国少有的兼具技能能力和当代化、国际化管理水平的大企业。

但就目前来看,纵然是华为的这套 ERP系统,也还须要大量韶光和实践去沉淀、优化。
这涉及另一个层面的问题,那便是中国市场上会不会涌现大的通用ERP软件?实在这是企业软件家当的欧美、日本和中国的不同发展模式的问题。

为什么ERP软件首先涌如今欧美?在同一年代,日本企业的规模和软件开拓能力也不比欧美差,为什么日本就没有涌现ERP 软件呢?

由于ERP软件代表的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标准化管理思想。
举个例子,对付一个大略的物料,比如一个杯子,在SAP系统会有几十个领域、几百个字段来定义它,这本身就解释在大型和繁芜的组织中,它对任何事物的管理都非常精密,而这种精密通过很多大型企业都利用一个标准化的SAP软件,变成了社会通用的事实标准,只假如利用SAP的企业,都共同遵照这个标准。

ERP系统的本色便是一个社会性的、组织运营的标准化。

把这个问题再延伸一些,欧美社会经由200多年的工业化进程,在100多年前的一战期间发展出科学管理理论,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通过优化劳动任务的实行办法和专业分工来提高生产质量,组织可以制订标准化的事情,然后由受过专门演习的管理职员来卖力。

几年后,亨利·福特建立了当代化流水线生产模式。
1960年代,管理司帐的观点逐渐遍及,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1970年代涌现了产供销协同的物料需求操持(MRP)算法,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西方形成了一整套社会性的标准化企业管理体系。

亨利·福特 图源:pixabay

这种标准化与两个成分息息相关,一是成本驱动企业增长,二是“职业经理人”制度。
欧美的大企业基本都是被成本催长起来的,成本总是希望企业将创新精力用于产品和营销创新,在企业管理层面不须要搞啥创新发明,只须要做到均匀水平和对股东信息透明;这也导致“职业经理人”的产生,“职业经理人”是在企业间流动的,如果A公司和B公司的管理流程和术语都不一样,“职业经理人”也就无法发挥浸染。

我一贯有一个不雅观点,ERP软件是一种“大国重器”,SAP软件号称环球500强企业有80% 都在利用,软件持续运行、迭代了20多年。
从这个角度来看,它须要举国之力去折衷开拓,纵然是华为投入那么大的资源去做,也并不是充分的。

回来说为什么日本没有ERP?首先,日本是财阀经济,财阀之间很难形成管理标准化,不同企业的做法肯定不一样,以是你听说“丰田生产模式”、“京瓷阿米巴”一类的管理学名词,都有光鲜的企业特点;此外,日本企业大多采取终生雇佣制,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公司,一贯事情到退休,很少职员流动,以是也不存在跨企业的管理履历互换。

以是日本没有涌现ERP这样的通用型企业管理软件,日本的大企业利用的管理软件大都是自研的,在大连,对日软件外包乃至成为一个行业,日今年夜企业都会把自己的管理know-how沉淀出来,把软件需求写清楚,然后找到中国的码农们做开拓,这便是企业管理软件的“日本模式”。

回到华为自研的ERP软件能不能走向市场的问题,我认为,中国的实际情形介于欧美和日本之间。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是速成的,1992年改革开放,乃至2000年加入 WTO往后,中国的企业当代化才开始高速发展,以是社会标准化的体系还不足成熟,许多企业管理者也缺少工业时期思维,有些还存在“小农思想”,哪怕是一些大企业,他们的老板也是在用小农思想做管理,用“包产到户”这种农业管理方法来勉励家当工人的积极性,这不是一种当代化的工业组织形式。

中国企业在自身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有些自然而然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有些开始主动拥抱了欧美的标准化管理模式,比如,华为从前就下了很大的决心向IBM学管理,我在 IBM 事情过十多年,在其他欧美公司也事情了十多年,其实在我来看,IBM的管理体系不是他们家独创特有的,都是大型欧美公司通畅老例的标准化管理而已。

一些大型央国企在十多年前非常积极地大规模上ERP系统,他们的动力紧张有二,一是当年中国加入WTO,国资委成立,哀求管理与欧美接轨,二是当时很多国企改制,须要赴美上市,在财务规范上要符合美国成本市场的哀求。

图源:央广网

同时,中国也有很多自成体系的大企业,比如一些其他央国企和民营企业,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相对来说也比较封闭。

华为的自研ERP如果要大规模铺开,那就意味着华为的企业标准成为全体中国社会企业标准化运行的共识,目前有没有到这个程度呢?除了华为有没有别的企业做这件事呢?回答这个问题须要韶光。

其余一种可能是,如果在中国全社会没有形成对付企业管理模式的共识,中国就不会有一统江湖的ERP软件,久而久之,大概“套装ERP”这种企业软件形式在中国就消亡了,取而代之的这天本模式,各家大型企业都自研自用软件。

中国有没有可能涌现欧美和日本之外的第三条路呢?有的,便是“有中国特色的ERP软件”,不是像 SAP 那么弘大雄伟、紧密耦合的繁芜系统,业务标准化程度没有那么高,可以称为“半标准化、半定制”的企业管理软件,实际上中国的软件龙头企业,例如用友、金蝶等,目前看起来都在走这样的中间模式,这个模式是否走得通,还须要对市场进一步不雅观察。

科工力量:中国的市场生态是多元的,还有大量小微企业,半标准化的问题在哪里呢?

陈果:从企业利用ERP软件的逻辑出发,他们的诉求是很现实的。

从一样平常大型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天下500强中80%都在利用SAP软件,那么,是不是对SAP的利用和理解越深,就意味着越靠近天下500强的管理水平?如果利用半标准化的企业管理软件,一部分自己定制,确实有可能强于天下500强的管理水平,但更大的可能,或许是弱于这个“均匀水平”。

小微企业自己也不可能有足够的资源投入软件自研,现实上他们一定是选择标准化的产品,充分利用公共根本举动步伐,采取 SaaS 模式来降落自己的 IT 利用本钱。

科工力量:末了一个问题,我们不仅仅看ERP软件,还想请您对国产企业做事软件的未来整体发展做一个期望和寄语。

陈果:企业软件分几层,我们分别来说。

第一条跑道是刚才谈得很多的ERP,还包括 CRM、HCM 、PLM等,统称“企业办理方案型软件”,它的前景取决于中国企业本身的管理标准化程度,如果标准化程度高,它便是一个大的软件产品市场,如果标准化程度不高,它便是一种IT做事市场,一群软件工程师环绕企业需求,进行定制化开拓。

中国确实不一定须要遵照西方标准,但是探索一条适宜自己的路,也须要付出大量本钱。
我个人也在从事推动中国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干系的事情,欢迎大家关注我最近在做的“中国企业知识开源操持”,这个操持得到了海内不少头部企业办理方案软件公司的支持。

第二条跑道是更底层的算力、云打算、数据库,还包括办公软件、低代码开拓工具等等,这条跑道的未来一定是国产化替代,由于这些涉及的是纯技能问题,中国是不缺技能的,难的都是人的问题、社会性的问题。

我认为中国还有可能会涌现一条新跑道,便是面向终极用户的平台型软件,由于ERP是用标准化、构造化办理问题,随着技能的发展和当代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很多企业和个人须要处理大量非构造化的信息沟通,比如企业微信、飞书这样的工具现在很受欢迎,这样的平台会促进低代码这种开拓模式的盛行,有可能对繁芜“企业办理方案软件”产生替代效应。

科工力量:如果就末了这一点展开的话,实在人工智能到底能干什么,也是一个很故意思的话题。

陈果:是的,人工智能对传统的企业运用范式可能会构成很大影响,以是ERP的国产替代不一定是复制一套ERP,有可能会产生新的软件形态。

本文系不雅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不雅观点,不代表平台不雅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深究法律任务。
关注不雅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逐日阅读意见意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