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就能治理35亩地!90后“新农人”用科技种菜_黄瓜_温室
在金山枫泾镇的上海九丰蔬菜农博园,“新农夫”赵永祥一个人管理着35亩地,他正在从事着与父辈们相似却又截然不同的事情。
在这个10万平方米的玻璃温室里,春种秋收的韶光观点模糊了,南北蔬菜差异不复存在,在当代农业技能的赞助下,赵永祥也实现了从菜农到职业农人的转变。
智能温室里一人能管理35亩地
“我老家是山东寿光的,祖祖辈辈种菜。”初次见到赵永祥,他乐呵呵地做着自我介绍。
赵永祥今年32岁,是个“90后”,戴着黑框眼镜,与想象中的菜农完备不一样,更像个农业技能员。“虽然我年事不大,菜龄可不短,从23岁就从事这一行,也快十年了。”
赵永祥事情的上海九丰蔬菜农博园的玻璃温室有10万平方米,栽种着100多种茄类果蔬。与传统的菜棚不同,这里空间高挑,自动遮阳板挡住了炙热的阳光,温室内只管闷热,但比户外“烧烤”好很多。
智能温室里利用的水肥一体化系统
随着师傅赵永祥来到了他的“事情间”。“我卖力沙培栽种区,有35亩。”看到这里没有大片的菜地,而是地上整洁排列一袋袋土。
“师傅,这是什么?”“这是用海沙再加上一定比例的火山石配比成的沙培土。”赵永祥见告,用这种沙土,再配以树形栽种的模式,种出来的茄类蔬菜口感更好,病虫害低,而且产量也比传统栽种提高了一倍以上。“目前这一袋袋沙土正在安歇,上一茬小番茄刚结束,一个月往后,将种下一茬。”
“以前的地皮,一年收一茬,连续栽种两三年往后,就得栽别的蔬菜换一换了。”但现在这各类植模式,可以通过“春提前茬”和“秋延迟茬”,实现同一栽种地块一年两收。
一个人管理35亩地,如何实现?当代农业科技技能成为强有力的赞助。“以前种菜,浇水、施肥全靠人工,现在只须要按几个按钮。”
说话间,赵师傅带着一起打开了水肥一体扮装备阀门,水加上已经配比好的营养液,通过地下管网和喷滴灌设备运送到植物的根部。“35亩地的浇水施肥,人工的话几天都干不完,现在只须要打开开关就行了。”
在全自动潮汐栽培设备、智能机器人设备以及全自动喷淋设备的帮助下,种菜已经不是密集型劳动,步入了智能化、工业化栽种时期。
两三秒打个吊秧结,笑称自带“种菜DNA”
“我们家也有菜棚,从很小的时候就随着父母种菜。”赵永祥笑称自己是自带“种菜DNA”,命中注定,要和蔬菜打交道。
在沙培区,栽种着大片白玉黄瓜,这是市情上不多见的品种。“现在已经快到这一茬收成的尾声了,但黄瓜秧还在长,要重新吊。”黄瓜的吊秧和采摘无法实现机器化,也是赵永祥的紧张事情内容。
赵永祥教如何进行田间管理
“你要先把绳子解开,这只手拉住黄瓜秧,这手拿着绳子,在黄瓜秧叶子和茎的结节的地方打个活扣,好让黄瓜秧往上长。还要当心,别碰到这些刚长出来的小黄瓜。”
在赵师傅的辅导下,小心翼翼地扶着秧苗,单手打结,惊悸失措。赵永祥的手上则像装了个马达,快到看不清绳子是如何在他手上翻转的,结已经打好了。“每一棵黄瓜秧长个四五天,就要重新吊一次,这里有一万多棵黄瓜秧。”赵永祥穿梭在菜地里,两三秒就能打个结,速率非常快。
“来,我们摘黄瓜吧。”赵永祥递来一个菜篮,带着一起采摘。“师傅,不用剪刀吗?”“不用,那多慢啊,直接手掐。”“这样的就可以摘了,中指长度。
看起来像个黄瓜宝宝,但这个品种就长这个大小,口感最好。”没忍住,摘了一个尝了尝,皮很薄,汁水充足,又脆又嫩,黄瓜暗香味充满了口腔。
“好吃吧?”赵永祥脸上满是笑意,就像等着自己孩子被称颂一样。“快点干活吧,新鲜的黄瓜要赶紧送到市场上才行。”
成为“新农夫”,每天都自我寻衅和学习
与父辈不同,赵永祥已经成为每个月拿薪水,有大平台可供发展的“新农夫”、职业农人。
枫泾九丰农场办公室主任赵晓光见告,九丰农业集团从山东寿光起步,在贵州、湖南、江西、上海等地建有17个大型的农业集团公司,三年前,九丰农场落地金山区枫泾镇,正在以上海都邑绿色农业为发展方向,将“枫泾九丰”打造成上海有名的农产品品牌。
赵永祥在照顾温室里栽种的莲雾
“这些年干下来,我以为种菜真的是一份职业了,而且是能给家人稳定生活,也很体面的职业。”赵永祥说,“你看着这些菜一茬茬长,就跟养娃娃一样,每天想着是不是该施肥浇水了,不能饿着渴着,更要防着病虫害。”田间管理、技能辅导乃至供销,这些都须要赵永祥参与。
超过了时令和区域的限定,在这个玻璃温室里,赵永祥也面临着更多寻衅。新品种怎么种?怎么才能达到口感和产量双赢?以往履历库无法搜索出这些知识,只有不断地学习。“公司供应了技能辅导,我自己也看书,上网课,当代农业技能和知识得补上。”
暑假和周末里,赵永祥和同事们会在玻璃温室里碰着前来嬉戏的家长和孩子们,这里已经是全国休闲农业与村落庄旅游四星级园区,三年来已经累计接待游客20余万人。
看着沉浸在果蔬园里,发出连连惊叹声的孩子们,赵永祥会想起自己的两个孩子。或许未来的农业将更有吸引力,更有魅力,更多“种菜DNA”将觉醒。资料:劳动报
编辑 | 干钰琼
责编 | 俞萝寅 潘婷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