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遗传题6大年夜范例例题_基因_果蝇
一、遗传系谱图类型
【题型剖析】
此类题型一样平常稽核学生对给出病例遗传办法的剖断(即显隐性关系以及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为增加难度,一样平常会涉及两种病(且两种病一样平常为独立遗传办法,即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掌握)。按照出题的套路,个中一种病为常染色体遗传,另一种病为伴X遗传。若再提高难度,一样平常会与基因频率的算法结合起来。
【典例】
如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该家庭中有甲、乙两种遗传病,个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下列说法精确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存在代代遗传的特点
B.乙病为红绿色盲症,在人群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C.Ⅱ-4为甲病携带者的概率是,为乙病携带者的概率是
D.若Ⅱ-4和Ⅱ-5再生一个孩子,其为正常女孩的概率是
【巩固练习】
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创造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由于H、h)和乙遗传病(基由于T、t)患者,系谱图如图。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凡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办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连续剖析:
①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Ⅱ-5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②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
③如果Ⅱ-7与Ⅱ-8再生养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
④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养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
答 案
【典例】答案 D
解析 由系谱图中Ⅱ-4和Ⅱ-5正常,生下患甲病女孩Ⅲ-6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乙病是红绿色盲症,即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A、B缺点;对付甲病(基因用A、a表示),Ⅱ-4是杂合子(Aa),对付乙病(基因用B、b表示),Ⅱ-4是携带者(XBXb)的概率是,C缺点;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XB,Ⅱ-5的基因型为AaXBY,二者生下正常女孩的概率是×=,D精确。
【巩固练习】
答案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①HhXTXt HHXTY或HhXTY ② ③ ④
解析 (1)根据题意和剖析遗传系谱图可知:Ⅰ-1和Ⅰ-2均无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Ⅱ-2),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解释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①由系谱图可知,患乙病的都是男性,Ⅰ-1和Ⅰ-2均无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Ⅱ-1),解释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解释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Ⅰ-2的基因型为HhXTXt。②Ⅱ-5的基因型及概率为HHXTY或HhXTY。Ⅱ-6的基因型中为Hh的概率为,为XTXt的概率为,以是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患甲病的概率××=,患乙病的概率×=,因此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③Ⅱ-7为Hh的概率是,Ⅱ-8为Hh的概率是10-4,则他们再生一个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10-4×=。④由于Ⅱ-5的基因型及概率为HH或Hh,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后代为hh的概率为×=,Hh的概率为×+×=,以是表现型正常的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1-)=。
二、“基因分离型”和“基因自由组合型”的剖断
【题型剖析】
此类题型紧张稽核学生通过剖析亲本杂交产生的后代性状分离比的比值来剖断掌握性状是一对基因掌握,还是两对及以上的基因掌握。这类题型是近年来高考遗传材料剖析题热点题型,如果再结合染色体变异及致去世情形进行稽核,则题目难度会进一步加大。办理这类题型每每要用到分离定律的经典分离比3:1和自由组合定律涉及的经典分离比9:3:3:1及其变式来进行综合剖析。及如果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符合3:1的情形,则可以基本剖断为一对基因掌握的遗传征象;如果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符合9:3:3:1及其变式(如15:1)的情形,则可以基本剖断为两对基因掌握的遗传征象;以此类推,三对及其以上基因掌握的情形。
【典例】
(2019·四川南充仿照)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A/a、B/b两对基因掌握。A基因掌握赤色素的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具有淡化色素的浸染。现用两纯合白花植株进行人工杂交(子代数量足够多),F1自交,产生的F2中赤色∶粉色∶白色=3∶6∶7。下列说法禁绝确的是( )
A.该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照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用于人工杂交的两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一定是AABB、aabb
C.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一定会涌现赤色∶白色=3∶1
D.BB和Bb淡化色素的程度不同,BB个体表现为白色
【巩固练习】
(2019·河南开封仿照)高档植物N叶片叶缘有波状齿与锯齿、叶形有条形与剑形,个中一种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掌握,另一种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b,C、c)掌握,三对基因均独立遗传。现有一波状齿条形叶植株与一锯齿剑形叶植株杂交,F1统计结果为:波状齿条形叶∶锯齿条形叶=1∶1;取F1中波状齿条形叶植株自交,F2统计结果为:波状齿条形叶∶波状齿剑形叶∶锯齿条形叶∶锯齿剑形叶=30∶2∶15∶1。请据此剖析下列问题:
(1)掌握叶形的基因有__________对,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2中波状齿植株自交,每棵植株的F3均涌现了锯齿植株。请阐明涌现该遗传征象最可能的缘故原由(用遗传图解作答)。
(3)若让F2植株自交,再把F3中锯齿剑形叶植株各自隔离栽种并自交,自交后代能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
(4)检测(3)实验中F3中条形叶植株的基因型,创造有的植株测交后代中条形叶∶剑形叶=3∶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案
【典例】答案 C
解析 F2中赤色∶粉色∶白色=3∶6∶7,是9∶3∶3∶1的变式,故这两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精确;白色对应的基因型有:A_BB、aa_ _,故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和aabb,B精确;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自交后代全部是红花植株,Aabb自交后代红花∶白花=3∶1,C缺点;基因型为A_Bb的个体,表现为粉赤色,基因型为_ _BB的个体表现为白色,D精确。
【巩固练习】
答案 (1)两 F1条形叶自交产生的F2中条形叶∶剑形叶=15∶1,是两对等位基因掌握的自由组合征象(9∶3∶3∶1)的变式
(2)如图所示
(3)0 (4)BbCc
解析 (1)F1条形叶自交产生的F2中条形叶∶剑形叶=15∶1,是两对等位基因掌握的自由组合征象(9∶3∶3∶1)的变式,以是掌握叶形的基因有两对。(2)叶缘形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掌握,且波状齿为显性性状,F1波状齿自交,F2波状齿∶锯齿=2∶1,可推断出波状齿的纯合子致去世,以是群体中存在的波状齿均为杂合子,杂合子自交的后代会涌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2∶1。(3)由于锯齿的基因型为aa,且根据剖析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即为条形叶,以是剑形叶基因型为bbcc,若让F2植株自交,再把F3中锯齿剑形叶植株(aabbcc)各自隔离栽种并自交,由于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以是自交后代能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是0。
(4)只有基因型为bbcc的植株表现为剑形叶,由题意知,F3中条形叶植株测交后代中条形叶∶剑形叶=3∶1,解释F3中该条形叶植株的基因型为BbCc。
三、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情形(“连锁遗传”问题)
【题型剖析】
此类题型紧张稽核学生通过剖析亲本杂交产生的后代性状分离比的比值不符合9:3:3:1及其变式(如15:1)的情形,则可以基本剖断掌握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学会通过配子方法办理连锁遗传的杂交征象及其结果问题。
【典例】
(2018·全国卷Ⅲ)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实验数据如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掌握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掌握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剖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
【巩固练习1】:
某植物的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花粉粒非糯性(E)对花粉粒糯性(e)为显性,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棕色。现有品种甲(BBDDee)、乙(bbDDEE)、丙(BBddEE)和丁(bbddee),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下列剖析合理的是( )
A.由组合一可知,基因B/b和基因D/d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由组合二可知,基因E/e仅和基因B/b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
C.若仅用花粉鉴定法即可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选用的亲本组合有甲×丙、丙×丁
D.除单独利用花粉鉴定法外,可用于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亲本组合另有2个
【巩固练习2】
11.(2019·全国Ⅰ,32)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甲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2中翅外展正常眼个体涌现的概率为________。图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翅外展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___________。
(2)同学乙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雄蝇中焦刚毛个体涌现的概率为________;若进行反交,子代中白眼个体涌现的概率为________。
(3)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F1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剖析的相对性状是______________,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案
【典例】
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 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9∶3∶3∶1 一对 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 (2)1∶1∶1∶1
【巩固练习1】D精确
【解析】由表可知,甲和丁杂交得到F1的基因型为BbDdee,如果基因B/b和基因D/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产生的四种配子BDe∶Bde∶bDe:bde=1∶1∶1∶1,而表中F1产生的四种配子BDe∶ Bde∶bDe∶bde=4∶1∶1∶4,则基因B/b和基因D/d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配子Bde与bDe是交叉互换产生的,涌现比例较低,A缺点;组合二丙与丁杂交,F1的基因型为BbddEe,由F1产生的四种配子BdE∶ Bde∶bdE∶bde=1∶1∶1∶1可知,基因E/e和基因B/b、基因D/d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B缺点;要通过检测F1花粉性状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两亲本杂交后F1中同时含有D、d和E、e时,才可根据F1花粉性状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符合条件的组合有乙×丁和甲×丙,C缺点;可用于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亲本组合有甲×乙、甲×丙、乙×丁、丙×丁共4个,个中“乙×丁和甲×丙”属于单独利用花粉鉴定法,D精确。
【巩固练习2】
答案 (1)3/16 紫眼基因 (2)0 1/2 (3)红眼灰体 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 红眼/白眼 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
四、伴X遗传及XY同源区遗传的剖断
【题型剖析】此类题型须要考生根据亲本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的比值是否与性别干系联来剖断是否为伴X遗传(伴Y遗传过于大略,高考一样平常不考),同时也须要考生把稳XY同源区遗传的杂交实验结果也会涌现子代雌、雄性个体性状分离比同等的征象,即涌现跟常染色体遗传类似的结果。在探究性实验中,我们常用正反交实验,来剖断是否为伴性遗传。若正反交结果同等,则一样平常视为常染色体遗传;若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则一样平常视为伴X遗传。
【典例】
菠菜的性别决定办法为XY型,其圆叶(A)和尖叶(a)、抗病(B)和不抗病(b)为两对相对性状。为研究干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形,某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纯合的圆叶和尖叶植株进行正反交实验,后代均为圆叶。据此甲同学认为A、a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同学认为A、a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有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你认为哪位同学的结论更严谨?________,请简述情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a与B、b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丙同学利用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植株杂交,若子代有3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2∶1,则可判断这两对基因与染色体的详细对应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从一个自然界果蝇种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过的果蝇,该种果蝇具有刚毛(A)和截毛(a)一对相对性状,且刚毛果蝇和截毛果蝇的数量相等,每种性状的果蝇雌雄各半。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生活。从种群中随机选出1只刚毛雄果蝇和1只截毛雌果蝇交配,产生的87只子代中,42只雌果蝇全部表现为刚毛,45只雄果蝇全部表现为截毛。
(1)上述结果显示,果蝇刚毛和截毛在遗传上和性别干系联,这种征象称为__________,其遗传遵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2)我们认为,根据上述结果不能确定A和a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请简要解释情由(提示:如果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显性纯合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写成XAYA)。
(3)为了确定A和a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请用上述果蝇种群为实验材料,进行一代杂交实验,请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答 案
【典例】
答案 (1)乙 当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者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正反交后代均为圆叶,以是乙的结论更严谨 (2)A、b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B基因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
解析 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色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如果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不遵照自由组合定律。
(1)乙同学的结论更严谨,由于当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者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正反交后代均为圆叶。
(2)若A、a与B、b基因均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该当有4种,比例为9∶3∶3∶1;若A、b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B基因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有3种,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1∶2∶1;若A、B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b基因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有2种,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1∶2∶1,表现型之比为3∶1。
【巩固练习】
答案 (1)伴性遗传 基因的分离
(2)若A、a在X染色体上,亲代刚毛雄果蝇为XAY,截毛雌果蝇为XaXa,则子代中刚毛雌果蝇∶截毛雄果蝇=1∶1;
若A、a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亲代刚毛雄果蝇为XAYa,截毛雌果蝇为XaXa,则子代中刚毛雌果蝇∶截毛雄果蝇=1∶1。
(3)用多对刚毛雄果蝇和截毛雌果蝇交配。
若子代中雌果蝇全部表现为刚毛,雄果蝇全部表现为截毛,则A和a位于X染色体上;
若子代中雌雄果蝇均涌现刚毛和截毛,则A和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解析 (1)伴性遗传是指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相应性状遗传时总是和性别干系联的征象。刚毛和截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其遗传遵照基因的分离定律。(2)若A、a位于X染色体上,该杂交组合可以表示为:XAY×XaXa→1XaY∶1XAXa;若A、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该杂交组合可以表示为:XAYa×XaXa→1XaYa∶1XAXa。(3)若A、a位于X染色体上,刚毛雄果蝇基因型为XAY,而截毛雌果蝇基因型为XaXa,故用多对刚毛雄果蝇和截毛雌果蝇交配,子代中雌果蝇全部表现为刚毛,雄果蝇全部表现为截毛;若A、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多只刚毛雄果蝇中,可能存在的基因型有XAYA、XAYa、XaYA,故用多对刚毛雄果蝇和截毛雌果蝇交配,子代中雌雄果蝇均涌现刚毛和截毛。
五、致去世征象导致性状分离比的改变
【题型剖析】此类题型会涌现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不完备符合经典的分离定律比3:1或自由组合分离比9:3:3:1的比值的征象,即,每每涌现某种表现型的后代数量比正常情形下要少或者乃至为0的情形,那这个时候就要考虑致去世效应了。在这里,同学们要把稳差异配子(精子、卵细胞)致去世和受精卵(合子、胚胎)致去世产生所产生的不同遗传效应问题。
【典例】
(2019·上饶仿照)果蝇的体色有黄身(A)、灰身(a)之分,翅形有长翅(B),残翅(b)之分。现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因某种精子没有受精能力,导致F2的4种表现型比例为 5∶3∶3∶1。下列说法缺点的是 ( )
A.果蝇体色和翅形的遗传遵照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果蝇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
C.不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基因组成是ab
D.F2黄身长翅果蝇中双杂合子的比例为3/5
【巩固练习】
(2015·安徽高考)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掌握鸡的羽毛颜色,BB为黑羽,bb为白羽,Bb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CL和C掌握鸡的小腿长度,CLC为短腿,CC为正常,但CLCL胚胎致去世。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得到F1。
(1)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让F1中的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中涌现_________种不同表现型,个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__。
(2)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L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是______________;在掌握致去世效应上,CL是_________________。
(3)B基因掌握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玄色素。科研职员对B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创造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落一个碱基对。据此推测,b基因翻译时,可能涌现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
(4)在火鸡(ZW型性别决定)中,有人创造少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而与某一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注:WW胚胎致去世)。这种情形下,后代总是雄性,其缘故原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案
【典例】
【解析】选C。根据题意剖析,F2的4种表现型比例为5∶3∶3∶1,是9∶3∶3∶1的变形,解释掌握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遵照自由组合定律,A精确;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可知,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后代性状分离比由9∶3∶3∶1变成5∶3∶3∶1,解释双显性个体
中有4/9不能成活,推测该当是基因组成是AB的精子没有受精能力,则亲本基因型只能是AAbb 和 aaBB,B精确、C缺点;F2黄身长翅果蝇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1∶1∶3,则双杂合子的比例为3/5,D精确。
【巩固练习】
答案:(1)蓝羽短腿∶蓝羽正常腿=2∶1 6 1/3
(2)显性 隐性 (3)提前终止 从缺失落部位往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革
(4)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去世
【解析】本题紧张稽核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性别决
定、基因表达与基因突变等知识。
(1)由题干信息“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推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照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亲本基因型分别为黑羽短腿鸡BBCLC与白羽短腿鸡bbCLC,交配得F1,个中存活个体基因型为BbCC、BbCLC,表现型分别为蓝羽正常腿、蓝羽短腿,比例是1∶2,产生的基因型为BbCLCL的胚胎致去世。F1中的两只蓝羽短腿鸡(基因型都为BbCLC)交配产生 F2,则F2的羽毛颜色有3种表现型,小腿长度有2种表现型,两对相对性状同时考虑,表现型有3×2=6种,个中基因型为B_CLCL 与bbCLCL的胚胎致去世,蓝羽短腿鸡(基因型BbCLC)所占比例为1/2×2/3=1/3。
(2)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短腿 CLC交配子代中涌现性状分离,纯合子CC为正常,杂合子 CLC为短腿,可判断 CL是显性基因;在掌握致去世效应上,短腿CLC交配子代中涌现性状分离,CLCL是胚胎致去世,CLC 和CC为存活,可判断 CL是隐性基因。
(3)已知B基因掌握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玄色素。据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落一个碱基对推测,b基因转录的产物mRNA与B基因转录的产物mRNA碱基序列不同,以b基因转录的产物mRNA为模板翻译时,可能会由于提前涌现终止密码子而提前结束翻译过程,导致形成的多肽链比B基因掌握合成的多肽链短,或者是由于从缺失落部位往后转录的mRNA中密码子变革,导致翻译的氨基酸序列与B基因掌握合成的多肽链涌现差异,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
(4)雌鸡(ZW型)的卵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与极体既有Z型,又有W型,已知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如果卵细胞与极体随机结合,形成的二倍体类型有三种,分别为ZZ 型、ZW型和WW型(注:WW胚胎致去世),ZW型发育成正常个体是雌性,ZZ 型发育成正常个体是雄性;如果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极体结合,由于由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和极体是同种类型,即Z型或W型,以是形成的二倍体类型有两种,分别为ZZ 型和WW型(注:WW胚胎致去世),ZZ 型发育成正常个体全是雄性。
六、大型遗传实验设计题型
【题型剖析】
此类题型稽核学生的遗传学理论根本的踏实程度及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等遗传学综合素养。须要学生积累丰富的做题履历,才能迅速揣摩到出题者的意图,找到做题切入点,以及避免涌现实验设计方面的漏洞,同时也能做到规范答题,避免答非所问的情形。
【典例】
某种肉鸡(ZW型)羽毛的银色和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位于Z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S、s)掌握,个中银色对金色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题干信息,设计一组实验方案能够根据毛色直接判断子一代鸡的性别(写出实验组合和结论,并写出杂交遗传图解)
实验组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遗传图解:
(2)理论上肉鸡自然种群中,s基因频率在公鸡与母鸡中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3)羽毛成长的快慢受另一对等位基因(A、a)掌握,慢羽对快羽为显性,下图甲、乙、丙是某银色慢羽公鸡中等位基因(A、a)与等位基因(S、s)可能的三种位置关系。
①请将图丙补充完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设计一组最大略的实验判断该银色慢羽公鸡中等位基因(A、a)与等位基因(S、s)的位置关系(假设各种基因型雌雄肉鸡均有,不考虑基因突变与交叉互换写出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
【巩固练习】
在某XY型植物(核型2n)中,掌握抗病(A)与易感病(a)、高茎(B)与矮茎(b)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1)两株植物杂交,F1中抗病矮茎涌现的概率为,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纯种抗病高茎植株与纯种易感病矮茎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若含a基因的花粉有一半去世亡,则F2中抗病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与F1比较,F2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填“是”或“否”)
(3)为剖断(2)中F2中某一抗病矮茎植株的基因型,请在不用其他植株,不用基因测序的情形下,设计实验研究.请以杂合子为例,用遗传图解配以笔墨解释剖断过程.
用X射线照射纯种高茎个体的花粉后,人工传粉至多株纯种矮茎个体的雌蕊柱头上,在不改变栽种环境的条件下,得F1共1812株,个中涌现了一株矮茎个体,这解释人工诱变可以提高________________.推测该矮茎个体涌现的缘故原由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案
【典例】
【巩固练习】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