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安:文艺中兴时期的年夜师是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的创造_互联网_艺术
(中心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
第六届天下互联网大会于10月20-22日在浙江乌镇举行,中心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作为对话高朋出席了2019海峡两岸暨喷鼻香港、澳门互联网发展论坛。在文化与科技正发生碰撞的乌镇,范迪安院长接管了凤凰网文化的独家采访,以下为对话实录。
凤凰网文化:作为艺术家,为什么会参加天下互联网大会呢?
范迪安:我想在乌镇召开的天下互联网大会,可以说是一个面向天下的平台,以往几届我都特殊关注有关它的宣布,在这里涌现了许多科技的信息,对付我们文化艺术来说,也是极具引发性的动能。我常常说文化艺术的发展,也须要植入新的动能,使得它能够跟上时期,反响时期,而互联网技能到本日更深度的更广阔的运用,毫无疑问对我们本日的文化艺术的创新创造供应了机遇,当然也提出了寻衅。
以是我这次能够参加这样的活动,理解一下互联网天下的新变,对我来说还是很有帮助的,很有好处的。
凤凰网文化:说到艺术和互联网的关系,您以为互联网会给艺术带来一些刺激和引发是吗?
范迪安:我想任何时期的艺术创造都须要有新的动力,我以为互联网对艺术来说,着重是在两个方面起着浸染。一是互联网极大地扩展了人们的审美空间,以往我们只是在静态的,或者在一些动态的电影电视里面去欣赏艺术,那么互联网可以说把全天下的博物馆变成了一个综合的、共同的博物馆。
人们可以从互联网上得到各个国家艺术博物馆,特殊是那些著名博物馆的经典作品,可以得到不雅观看、欣赏,还可以更多的理解艺术历史的发展和这些伟大作品的创造。以是互联网使得全天下的文化资源,特殊是视觉艺术的资源得以共享,非常便捷。
同时,各种博物馆,各种展览会,展览会的文创产品,在网上也是唾手可得。以往的博物馆有着希望不雅观众把产品带回家的理念,它通过互联网得到了更好的实现。这让全体社会在审美层面上,极大地打开了眼界,供应了便利。我想这对付我们人类的全体审美鉴赏力的提高,对不同文化创造的理解,对艺术创新的感知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也非常有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尤其对环球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接管和相互借鉴供应了很大的帮助
那么对付艺术创新创造来说,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供应了很多便捷,尤其是数字技能的发展,对艺术家创作显然是一种帮助,由于艺术本来便是艺术家创造和科技发展相互交融的成果。我们常日说意大利文艺复兴期间的艺术年夜师,他们的创造不仅仅是艺术本身的创造,实在是艺术和科技相领悟的创造。总之,科技的进步,也促进了艺术;与此同时,艺术的创新思维,将一种高度和充分的想象力,转变成了科技发展的生产力,这也是历史上比比可见的。
著名的画家达·芬奇同时也是一位科学家、技能发明家,今年是他去世500周年,全天下都在举办他的纪念活动。而在互联网时期,纪念达·芬奇的活动,又变成了一场艺术与科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领悟的一次大谈论。以是各种关于达·芬奇的展览,都突出地把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年夜师,在艺术与科技领悟方面的许多探索作为一个重点。我以为这就表明了,一个经典艺术家,一些经典作品是常读常新的。那么今年的解读,便是侧重于从艺术和科技的领悟角度来解读。
当然我话说回来,这就为我们本日的艺术创造,供应了很多便捷,以是人们本日离不开对数字艺术的欣赏,无论是用数字做成的影像艺术,装置艺术,还是通过VR、AR这些增强手段,带来更新奇的一种视觉体验,都成为本日一个新的趋势。实在人们欣赏美术,或者说欣赏视觉艺术,实在便是在参与一种视觉体验,而互联网和数字技能都毫无疑问地带来了一种新的视觉体验。以是数字作品成为了本日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我特殊要强调的是,数字时期给中国艺术带来了机会,由于在传统形态的艺术里,中西各有不同,西方有西方的油画雕塑,中国有中国的水墨书法,各清闲不同的体系里,发展了几千年。到了本日的互联网时期,数字艺术让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艺术传统扎根于同一片土壤中,可以说是一种突变式的改造形态。中国在数字技能上突飞年夜进的发展,使得中国艺术家有着创造数字艺术的良好条件。现在举办的第六届互联网大会,跟以往的大会有所不同的是增加了一个艺术长廊,也可以说是数字艺术的长廊,这里无论灯光作品,还是三维的、动态的作品,都跟咱们这次大会的主题是相吻合的,它表示了该当将智能制造的运用表示在方方面面,尤其包括表示在艺术方面。在我们海峡两岸暨喷鼻香港、澳门互联网发展论坛,也可以看到艺术与科技的结合,灯光、大屏幕与两侧的艺术展品共同营造出特殊的、浸入式的氛围。
当然互联网带来的寻衅也不能忽略,数字技能在发展,从一样平常数字技能的改造,再到人工智能发展,今后可能会涌现智能的画家、智能的艺术家,这对艺术家真人便是一个寻衅。
凤凰网文化:您以为如果真的涌现机器人艺术家,它做出来的艺术,是可以跟咱们人做出来的艺术一争高下的吗?
范迪安:不是一争高下,首先,它会盘踞人们一部分的审美视野,审美空间。很显然,当智能绘画、智能艺术得到更多的欣赏的时候,它会变成一种全新的艺术样式。当然还并没有这么快。
我指出的寻衅的其余一方面,便是我们怎么把中国自身的传统艺术不雅观念和数字技能结合起来,能够创造出具有中国聪慧、中国文化的数字化艺术,这也是一个寻衅。
由于环球数字技能的发展,也可能带来艺术家构思、感想熏染、包括手腕的雷同性,相互性,同质性,为避免这些问题,须要更多地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以是只有将许多传统艺术理念和数字技能相结合,这样就能够使数字艺术带给我们非常光鲜的中国文化的特色, 并使大家相互欣赏。
凤凰网文化:互联网技能的不断进步,也带来海量的信息堆积,这样是否会泥沙俱下,涌现一些真假难辨的东西?尤其在艺术市场,艺术拍卖领域。
范迪安:你提的这个问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艺术市场在环球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国艺术,和中国市场;换句话说,中国的艺术市场也在为环球的艺术市场起着相称于支杆、主干的支撑浸染。毫无疑问,如果没有中国的艺术市场,环球的艺术市场,可能会瘫倒一片。我们从这些年的艺术品拍卖,无论是中国艺术品的市场价格表现,还是国际艺术品在中国市场中的表示,都在表明中国艺术市场,一方面是我们全体经济社会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中国艺术市场对环球艺术市场,起着主干线的支撑浸染。
当然,随着环球经济碰着的问题,艺术市场也会有它的颠簸,也会呈现出相对疲软的态势。那么在这种情形下,人们的目光更多的把稳到两个方面:一个是进入市场的作品的真伪问题,第二个是进入市场的作品的价格问题。当然您提的问题实际上是属于真伪问题。古往今来,在拍卖会上涌现的艺术品,首先是一种道义担保,并不是法律担保。环球拍卖市场经由一百多年的发展,虽然已经变得比较成熟了,但它的行业规则只单凭道义遵守,以是在拍卖市场上会有一部分并不见得是真品的作品。
此外,对付艺术品,特殊是对历史上的艺术品,也有一个鉴定的难度和不同的鉴定方法,使鉴赏者得出的不同结论。你同样面对一幅新出来的名家的作品,大家都没有见过,利用不同的鉴定方法,不同的鉴定的学派,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很正常的。以是在某种程度上,进入艺术品市场,特殊是拍卖市场,也须要像进入股市那样,进行慎重的考虑。它特殊须要取得一些学术上的支持来研判。但是在一样平常的市场,比如二级市场上涌现了许多伪作,仿作,劣作,都构成了很大的危害性。特殊在我们海内的市场上,在一些非高真个市场上,赝品,劣品还大行其道。
同时,传播上的真假难辩,使得我们须要进一步建立市场规则,同时还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督,跟市场有关的所有方面的行为,都该当更加自律地实行,比如包括媒体如何精确地勾引市场的代价取向和价格认知等,也都须要有更好的、良性的办法来进行。
凤凰网文化:在我们的印象里,以往的乌镇便是一个古镇,它代表的是传统文化,但此刻我们的对面便是“乌镇智变”展区,一蓑烟雨正和3D影像呼应,面对这样的乌镇,您在美学上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范迪安:我以为在乌镇这个地方,非常光鲜的表示了我们中国在新时期之后文化鉴赏的特色,那便是把传统和当代结合起来,把历史遗产和当代创新结合起来,这该当说在全天下都非常范例地展现了我们新的文化理念。
凤凰网文化:当说到互联网时候,大家立时想到的实在是年轻人,在网络直播和各种社交平台急剧繁荣确当下,有一批数量不少的年轻人,他们的梦想便是做“网红”,我不知道您怎么看待这种征象?
范迪安:我对互联网谈不上很深的理解,但是毫无疑问,我们本日每个人都生活在互联网天下里。而且互联网在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同构里面,又建立了一个新空间,乃至是一个生存空间。
无论男女老少,不同民族,不同年事层的人都能在互联网天下里面找到自己的神往的空间。当然我也把稳到年轻的学生,包括大学生他们更方向于沉浸在网络天下里,网络天下跟他们真实生活的天下有更多的重叠性,交互性,乃至同质性。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带来的许多生活的、学习的新办法,他们迅速地接管起来,并且把它演化成自我的生活办法与生存办法。我以为这是互联网对年轻一代最大的影响。如果说互联网对年长的人们来说,它是供应了一种工具性的便捷,那么对年轻一代来说,互联网和他们的现实生活空间发生了一种叠合的关系。以是他们沉浸在里面,学会利用互联网开展生活,钻营生存发展,这是一种新的事物。
年轻人对网络的迷恋和对“网红”的推崇,首先,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也从一个年父老的角度来提示:网络生活固然包含了物质性和精神性两方面,但是我们的现实生活,更须要年轻人来创造。该当把在网上,我们通过网络学习的知识,履历,以及能力,能力转换为在现实中的创造,我以为这可能更是我们年轻朋友值得去选择的。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