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号被改造成火星人工智能天天在火星上搞激光爆破_火星_好奇
美国宇航局(NASA)现在有两个火星车在火星表面游荡,一个机遇号,一个好奇号,分别在子午线高原和盖尔撞击坑探测,探求火星生命的迹象,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机遇号在火星活动已经超过了13年,好奇号8月5日也即将迎来第六个年头,在此前已经进行的一项升级改造后,好奇号更是为虎傅翼,变成了一台火星人工智能(AI)“爆破小子”,可以自主在火星上漫游探测,节省了科学家们大量的韶光和精力。
好奇号拥有一台可怜的“超级电脑”,好吧,实在是超低级的意思,它的心脏是133兆赫的RAD750处理器,内存也仅有16MB,而且还时时受到宇宙射线的轰击,稍不把稳就要宕机。此前它探测的目标险些每一个都须要地球上的科学家帮助选择,由于火星和地球之间间隔迢遥,旗子暗记要20分钟才能到达,这给操控火星车带来巨大的麻烦。想想你和女友打电话吧,喂一声后,要40分钟才能听到她的回答,难怪现在没有“异星恋”。科学家们只能每天早上向好奇号发出一大堆指令,好奇号机器地按照指令行进探测,有时候一天的事情结束了,好奇号都在火星上“睡着”了,科学家们才创造途中某个地方值得穷究,却已无可奈何了。
2015年5月,科学家们开拓了一款“增强科学搜集自主探索”的软件宙斯盾(AEGIS),上传到好奇号后,成功地把21000行代码注入到原来的400万行代码中,完成了好奇号的升级改造,使之变成了火星“人工智能”(AI),可以掌握自己的化学相机(ChemCam),自主选择须要探测的工具。化学相机是好奇号最主要的探测工具,可以发射高能激光在7米外对目标进行“爆破”,通过气化物质发出的强光,来测定目标的身分。升级之前好奇号只能进行盲目射击,升级后通过宙斯盾的自主探索功能,可以有目的地向目标发射激光,准确率从24%提高到93%,每天均匀发射次数从256次增加到327次,有效提升了40%的探测能力。迄今为止,好奇号已在火星上激光“爆破”近50万次,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火星坏小子。
最主要的是,科学家们可以在地球上自己睡大觉,把诸多事情都交给好奇号自己去主动完成,规避了太空长间隔旗子暗记延迟的限定。宙斯盾系统已确定将用在好奇号的继任者“火星2020号”上,未来土星、木星卫星上的上岸探测任务,能够自己做出反应漫游车也将发挥巨大的浸染,尤其是在金星这种高热的极度环境里,着陆器只能生存几十分钟的情形下,一个短命的AI机器人将为我们发回更多宝贵的科学数据。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