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消化领域专家跨界AI打造全球首款智能胃镜胶囊_胃镜_胶囊
编 辑丨李振
我国发病率最高的前五个癌症中,有三个与肠胃干系。
数据显示,我国胃癌、结直肠癌、食道管癌这三个消化道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数量超过100万例,个中胃癌新发病例超过40万例,去世亡病例超过28万例。中国胃癌新发病例及去世亡病例数量在环球占比超四成。
事实上,提升肠胃镜检测率能有效地降落肠胃癌发病率、去世亡率,但目前我国医疗系统可供应的胃肠镜检测资源仅能应对约2%的风险人群筛查。
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楼里,南方财经全媒体采访了南方医院消化科主任、广州思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德医疗”)创始人兼董事长刘思德。“根据临床数据,目前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不敷20%,早筛早诊早治,是从根本上降落胃癌去世亡率的最有效手段。”刘思德说。
为了让大规模人群享受胃癌早筛早诊,同时不占用宝贵的医疗资源,这位从医超过40年的海内顶级消化领域专家,带领团队耗时16年,将大量胶囊内镜图片原始数据层层分类、高精度标记,形成了弘大的图片数据库。在此根本上,刘思德带领团队通过跨界互助办法,将胶囊胃镜检测技能与大数据、AI算法结合,终极开拓出环球首款适应于家庭场景的智能胶囊胃镜系统。
用户只需通过手机连接这粒小小的胶囊,就可在家中享受全面检测、快速云端阅片等全流程一站式胶囊胃镜检讨做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团队碰着了不少困难。
“但我们始终坚持大的技能路线方向不变,始终抱定一个目标,便是要让老百姓毫无障碍地实现胃部影像检讨,并推动中国的胃癌去世亡率降到环球最低。”刘思德说。
每秒3帧在家即可做胃镜
作为胃癌的高发地,中国要如何通过大规模肠胃镜早筛降落去世亡率?
在刘思德看来,遍及肠胃镜检讨有两个痛点。“一方面,出于对胃镜的不理解,大部分老百姓认为做胃镜是很痛楚的感想熏染,再加上胃镜检测用度较高,大部分人不愿意主动定期检讨;另一方面,目前能诊断早期胃癌的年夜夫非常有限,而培养一个成熟的年夜夫每每须要花费十几年韶光。”
刘思德在多年前便萌生了一个想法,即如何让老百姓以低廉的价格安全舒适便捷地理解自己的胃部情形。
2001年,胶囊内镜技能在以色列实现打破。在随后数年,磁控胶囊胃镜检测设备在中国开始运用。但这类设备价格昂贵,检讨年夜夫须要培训,患者需躺在体积弘大的磁控床进行合营,效率不高,每台设备日检丈量仅约10余例。
但在刘思德看来,磁控胶囊胃镜技能的打破实际上已经办理了硬件的问题,若能在此根本上建立弘大精准的图像数据库,并确保胃镜胶囊在人体内沿设定路线移动,胶囊胃镜就可能运用到大规模人群中。
但医疗科研事情者对付这一陌生领域的技能问题是完备不理解的,刘思德意识到,要实现技能的打破,必须跨界。
从2007年开始,刘思德带领团队,在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图象处理重点实验室的帮忙下,将多年来积累的大量胶囊胃镜原始数据经由年夜夫与专家层层分类、高精度标记等事情,建立了涵盖数万例检讨的胶囊胃镜图片数据库。
“南方医院是环球胶囊胃镜检测数量最多的机构。通过十几年的积累,我们形成了弘大、宝贵的数据库。这是提升智能胶囊胃镜检测高准确度的根本。”刘思德说
有了这个原始数据集后,团队还须要陆续占领演习集、测试集、验证集等多个步骤。
依托于近年来发展日益成熟的AI技能,刘思德团队与清华大学AI技能团队互助,在弘大的数据集根本上共同开拓了AI智能阅片系统,推动产品终极实现AI自动阅片,从而解放了年夜夫。
与此同时,刘思德还在海内高校中不断探求互助伙伴,并终极与西安交大等科研团队互助,通过数据建模技能,以检测者变革体位的办法实现重力勾引,办理了胶囊在体内按特定路线自主巡航移动的问题。至此,让受检者通过自主操控完成胃镜检测成为了可能。
2019年,广州思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广州成立,并于2021年完成了首批样品生产,2022年完成了产品注册的临床试验。
据试用用户先容,手机连接胶囊胃镜后,在手机app的AI语音指示下,用户吞服胶囊并通过变换不同的体位,勾引胃镜胶囊沿预设肠胃轨道移动,摄像头以每秒3帧连续拍摄胃部数码影像,全程只需20分钟,就可轻松完成一套胃镜检测,并绘成一张“胃壁舆图”用以展现胃部解剖部位覆盖情形。胶囊胃镜拍摄的约4000张图片会自动上传至云端进行AI自动阅片,并在5分钟内得到胃镜检讨结果。
知足每年1.5亿人群自检需求
从医40多年来,刘思德见证了太多因没有早筛而导致无法医治的病例。
“实在消化道癌症是可以被预防的。早期胃癌的治愈率达95%, 大量临床研究显示40岁以上风险人群每三年做一次胃镜检讨可以显著降落胃癌去世亡风险。”刘思德说。
以中国人群基数打算,40岁以上胃癌风险人群总量约为5.49亿人,每年全国约有1.5亿风险人群须要做胃镜检测。全国医疗系统每年仅能完成约4000万例电子内窥镜和50万例磁控胃镜胶囊检测,检测缺口约1亿人。
而目前在胶囊镜领域,海内厂商如重庆金山科技、武汉安翰、深圳资福等公司的产品都需在高端医院合营大型磁牵引设备利用。国外,截至目前也仅在疫情期间曾有被批准家用胶囊小肠镜案例,但上述检讨均无法做到云端阅片。
如果能将每年1.5亿人群的检测转化到家庭进行,将减轻医疗包袱,极大地提升胃癌早期创造率。
鉴于胶囊胃镜大规模运用的弘大市场空间及思德胃镜胶囊产品的高准确度,目前项目已经吸引了包括粤财基金、广州金控基金等多家投资机构的三轮投资,融资金额超6000万元,这些资金全部用于前期研发投入。目前,思德医疗员工人数中,研发职员占比超9成,紧张集中于AI等研发领域。
2022年,胶囊胃镜项目入围广东省重点项目,并得到2000万元科研经费。在浩瀚投资者的支持和项目科研经费的帮助下,刘思德带领团队不断优化胃镜硬件技能、图像识别、大数据、AI等方面的技能。
2022年底,经由15年的积累,刘思德带领团队完成159例智能胃镜胶囊临床试验。
“今年4月,我们拿到的临床试验报告,结果乃至超出了团队的预期。通过临床试验数据比对,智能胃镜胶囊与电子胃镜比对,诊断同等率达到了99.4%,这与普通的电子胃镜已经没什么差异,到这个阶段,我们认为产品已经具备了大规模运用的条件。”刘思德说。
广州金控基金医疗部卖力人聂惠明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表示,早筛早诊在重大疾病预防阶段的主要性已经很凸显,对付胃肠道来说,内窥镜检讨便是金标准,胶囊内镜的涌现就彻底办理了传统内镜侵入式的检讨办法给患者带来的痛楚体验。刘思德教授几十年临床履历的积累,创造性地总结出了“胃壁舆图”观点,在环球首次发明了自主巡航的无动力胃镜胶囊,彻底摆脱对大型磁控设备的依赖,使得内镜胶囊有机会真正下沉到全体医疗机构,有机会走进千家万户,使得全民消化道疾病普筛和大众消化道康健管理一站式做事成为了可能。可以预见,胃肠道普筛及康健管理市场容量巨大。
据悉,目前思德医疗的胶囊胃镜估量在2024年年中前得到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东西容许证后开始上市发卖,而该产品作为医保“胶囊式内窥镜”类目之一,上市后也将先在医院投入利用,并操持于2026年实现家用。
刘思德先容,“终极实现量产,形成规模化效应后,在边际本钱降落的情形下,我希望价格能降到百元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让老百姓真正乐意用、用得起,并做到自主康健管理,从而也减轻医保的包袱。”
只管十几年项目技能研发和成果转化过程看似迎刃而解,但刘思德坦言,作为一名科研事情者和医疗事情者,创业的路上也碰着很多不可避免的困难。
“最开始,我们连如何成立公司、融资是什么都不懂,在成立公司过程中也碰着了一系列诸如股权、法律等问题。”刘思德表示,很多科技的创新,起源于科技事情者的创意,但最难的是将想法变成产品。从创意到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间须要架起一座桥梁,包括大量科研项目资金的投入、投资机构的加持、成熟的运营团队等,以推动“观点验证中央”的顺畅事情,实现更多精良科研成果的转化。
SFC
本期编辑 陈思 演习生 谭雅涵
从学术研究超过家当转化,落地!
4个清华毕业生如何拿下中国荧光内窥镜三成市场?
第四季“高发展企业论”升级启动:探寻大湾区“瞪羚”密码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