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何看待慕课与人工智能教诲_人工智能_在线
互联网+教诲的一个主要成果是产生了慕课(MOOC),即通过大规模在线教诲形成“共享名师和优课”模式。慕课自2012年涌现,现在发展情形怎么样?有哪些履历与值得改进之处?若何精确认识人工智能教诲?日前,就此采访了教诲部在线教诲研究中央副主任、清华大学大规模在线开放教诲研究中央主任孙茂松教授。
:慕课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慕课自2012年涌现至今,实在践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孙茂松:慕课有5个基本特点:一因此“短***(10分钟旁边)+交互式练习”为基本传授教化单元的知识点、知识体组织模式和学习模式;二是借重交互式练习的即时反馈(Instant feedback);三是基于“学习大数据”的个性化做事;四是依托社交网络的互动互换;五是课程组织办法即像校内课程一样按周上课,在线学生有上课感。
目前,慕课课程数量在环球呈现飞速增长态势,2012年起步,目前已有700多所高校共开设7000多门课程,5800多万逻辑学生学习这些课程。课程涵盖了各学科,排在前三名的是商务管理、科学、社会科学类课程。我们利用这些课程既可以开展专业教诲,也可以开展通识教诲,个中的通识教诲课非常丰富。慕课课程精彩纷呈,基本上都是国际上的名校、名师开设的,如“无人驾驶”课程的讲课人都是天下顶级的科学家和来自一流企业的卖力人。国外已经涌现一个硕士项目全靠慕课来支撑,此硕士项目已经有毕业生。
经由这几年的发展,我们海内高校的在线教诲已可以与天下高水平的慕课媲美。比如,我带领团队开拓的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现在已经有超过1000万名的学习者,个中也有很多好课。几年前是缺少优质慕课课程,现在的问题是,对慕课这些一流优质传授教化资源,我们的西席与学生利用得还非常不足。
: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对付慕课能够发挥什么样的赞助浸染?
孙茂松:在人工智能赞助慕课传授教化方面,我们要磋商的包括从学习社交网络到网络学习空间、基于教诲大数据的机器学习算法、人机互助的大规模课程知识图谱培植、各种课程的智能赞助传授教化算法、跨措辞教诲的技能支撑环境、基于区块链技能的国家学分银行和终生学习数字档案体系构建方法等。
我们以“学堂在线”和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小木机器人”为例,来先容人工智能对慕课教诲的赞助浸染。“小木机器人”便是基于人工智能的学伴,是智能的学习助理,它集赞助选课、知识查询、学习问答、学习管理、机器人客服于一身,可帮助学习者办理在线学习过程中不知道自己适宜学习什么、没人辅导、没人监督、孤独等问题;可帮助西席提升传授教化效果;可提高平台做事质量。“小木机器人”产品功能包括个性化学习操持、智能影象复习、知识点推举、知识点导航、智能提问、游戏化勉励、社交勾引、学习能力演习与提升等等。在慕课***播放过程中,根据学习内容,小木机器人能主动向学生发问,引发学习兴趣。
:对我国开展人工智能教诲,您有什么建议?
孙茂松:人工智能技能的发达发展对教诲领域的影响很大,未来智能教诲产品将会从情绪、智力、能力等方面供应精准教诲做事,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人工智能教诲的目标是教诲个性化,为终生学习做保障。人工智能可以做事于根本教诲、成人与职业教诲、整日制高档教诲等学校教诲领域;还可以做事于社区教诲、老年教诲以及行业培训、岗位培训等社会化教诲领域。人工智能教诲的目标可以按照四个层次进行定位,即面向所有工科的打算思维遍及和打算机根本传授教化;面向科学家的人工智能教诲;面向工程师的人工智能教诲;面向家当工人的人工智能教诲。
一些高校可考虑设置“人工智能”微专业,改良数学传授教化,增强统计学传授教化,重构物理学传授教化,造就批驳性思维及写作能力,深化机器学习传授教化,扩展多少门针对性强的专业课程,提高实际开拓能力和实战技能。一些企业可以进行专业化培训,目前深度神经网络技能已成为工具,工具发明依赖精英人才,但工具利用须要依赖大规模培训。
人工智能技能对大规模在线教诲意义重大,人工智能技能用于教诲最主要最急迫的便是网络学习空间培植,如何让每个人从出生起,终生都有唯一的账号,并将生平里自己的学习行为数据都保留?我们将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技能和教诲传授教化的深度领悟,推动智能教诲的快速高效发展,让更多的人受益。
《 公民日报 》( 2018年10月25日 18 版)
(责编:周恬、张隽)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