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引领高等教诲数字化立异成长_人工智能_高级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诲数字化;高档教诲新生态
教诲数字化是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家当变革的一定选择,是促进更高质量教诲公正的一定哀求,是教诲遍及化阶段的一定趋势,是推动教诲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同道为核心的党中心高度重视教诲数字化培植。***大报告首次提出“推进教诲数字化,培植全民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2023年,***总布告在中共中心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诲发展新上风的主冲要破口。”***总布告的系列讲话和主要指示精神为教诲数字化发展供应了根本遵照,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近年来,教诲部深入贯彻党中心的计策支配,踏实推进教诲数字化计策行动,按照运用为王、做事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的原则,秉持联结为先、内容为本、互助为要的理念,把范例运用、资源内容等“珍珠”串成“项链”,开释数字技能对教诲高质量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持续溢出效应,实现了优质资源从少到多,学习规模从小到大,运用水平由低到高,在提高教诲质量、促进学习革命、应对疫情寻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诲数字化发展之路。
数字化驱动高档教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教诲部坚持“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培植理念,持续推动慕课等在线教诲资源的“建用学管”,中国慕课与在线教诲的发达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学生的学、西席的教、学校的管和教诲的形态。
建成天下最大规模的在线课程体系。截至目前,中国上线慕课数量超过7.68万门,注册用户4.54亿,学习人数达12.77亿人次,在校生得到慕课学分认定4.15亿人次。2022年,教诲部依托优质慕课资源,培植上线了“国家高档教诲聪慧教诲平台”(简称“聪慧高教平台”),搜集来自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2.7万门优质慕课,以及6.5万条教材、实验、教研等各种型资源,覆盖高档教诲全部学科专业类,成为环球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用户最多的国家开放课程平台。近年来,教诲部启动履行一流本科课程“双万操持”,先后认定了两批共计2968门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2667门线上线下稠浊式课程和1200门虚拟仿真实验传授教化课程,在推动数字技能运用于教诲传授教化,促进优质资源推广共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教室革命”。以慕课为代表的新型课程形态颠覆了传统大学教室教与学的办法,一大批西席投身到慕课与在线教诲的探索实践中来,呈现了跨校跨区域在线传授教化、“1(门慕课)+M(所学校)+N(个学生)”协同传授教化、线上线下稠浊式传授教化、MOOC+SPOC+翻转教室等多样式的生动实践。为促进优质教诲资源在更大范围共享与创新性运用,支持中西部高档教诲振兴,教诲部深入履行了“慕课西部行操持”,利用数字技能让东西部高校师生共同教研、共同上课、共同学习,探索出一条东西部高校互助共赢之路。截至目前,累计面向西部高校供应19.84万门慕课及定制化课程做事,帮助西部高校开展稠浊式传授教化506.94万门次,学生参与学习达5.36亿人次。
搭建了在线教诲国际互助互换新平台。2020年,中国牵头成立了“天下慕课与在线教诲同盟”(以下简称同盟),这是由中国发起并主导的首个高档教诲数字化领域多边国际组织,成员包括16个国家的17所有名大学与6家在线教诲机构。2020年起,每年举办天下慕课与在线教诲大会,发布了《慕课发展北京宣言》。2023年,首次走出国门在意大利米兰举办2023天下慕课与在线教诲大会,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依托同盟,中国高校累计开设341门次环球领悟式课程,推出10个环球领悟式证书项目,学习者近2540万人次;中国88所有名高校,为印尼供应近300门高水平英文(或含英笔墨幕)慕课,支持印尼3000所高校学生在线学习;环绕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议题,推出系列环球公开课,举办国际会议、学术会议直播近千场。随着在线教诲国际互换的持续深入,中国高档教诲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不断提升。
推出更具前瞻性、影响力的理论成果。中国牵头组织环球高校、业界、国际组织及政府的专家学者连续两年研制并发布《无限的可能——天下高档教诲数字化发展报告》(以下简称《发展报告》)和《天下高档教诲数字化发展指数》(以下简称《发展指数》)。《发展报告》在全面系统梳理环球数字化发展现状的根本上,提出了天下高档教诲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变革与寻衅,并首创性提出教诲数字化发展的“转化—转型—聪慧”三阶段论。《发展指数》提出了数字化育人、数字化办学、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保障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18个详细丈量指标,汇聚了300余所天下有名高校的威信数据,公布了47个国家高档教诲数字化发展的测算结果。《发展报告》和《发展指数》的发布,对付精准研判与预测天下高档教诲整体态势,辅导天下各国制订高档教诲数字化发展策略具有主要的参考代价。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档教诲的“变”与“不变”
进入21世纪,互联网、大数据、云打算等信息技能迅猛发展。尤其是2022年以来,人工智能技能取得了重大打破,以ChatGPT为代表的天生式人工智能横空出世,人工智能自动天生内容的强大能力引发广泛关注。天生式人工智能技能是指具有文本、图片、音频、***等内容天生能力的模型及干系技能,目前正在迅速影响乃至重塑包括教诲在内的诸多行业。2024年,美国OpenAI公司推出了根据文本指令创建***的Sora模型,在利用人工智能仿照真实天下方面实现了巨大飞跃。
人工智能具有技能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领悟的特点,是经济发展新引擎、社会发展加速器。纵不雅观教诲发展史可以看到,技能与教诲相生相长,每一次科技革命和家当变革都给教诲带来超过式发展。近年来,数字技能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正在充分开释,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能的进步,为重塑教诲形态、推动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寻衅。加快人工智能在高档教诲领域的创新运用,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传授教化方法的改革、教诲管理能力的提升,构建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终生化的教诲体系,是推进教诲均衡发展、促进教诲公正、提高教诲质量的主要手段。“数字时期,教诲作甚”已成为天下各国共同思考的时期命题。在此背景下,须要直面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机遇与寻衅,从适应未来时期需求的角度,重新反思、核阅高档教诲人才培养事情。
从人才培养根本任务来看,***大报告提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无论在什么期间、采取什么教诲办法,教诲的初心和义务是不变的。人工智能赋能高档教诲必须环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代价不雅观教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培植者和接班人。
从人才培养构造来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时俱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须要的人才。ChatGPT涌现后,一大批传统岗位面临转型或被替代,同时又将出身一大批基于“人工智能+X”的新兴职业。社会的新需求对学科专业构造调度提出了更高的哀求,高档教诲必须超前谋划,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配度,做事国家计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从人才培养模式来看,人工智能将会给教诲的理念、内容、场景、方法、评价等带来剧烈变革乃至是颠覆式变革。从教的角度看,传统的教室知识传授将向“师/生/机”的深度交互转化,向培养能力和创新素养转变;从学的角度看,以学生为中央、个性化学习将得以实现。同时,人工智能正在从“工具”向“伙伴”转变,将逐步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伴生的关系,人机协作、跨界领悟将成为时期发展的一定。
同时,我们也要复苏地看到,技能具有“两面性”,人工智能也不例外。确保安全、可信、可靠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共同代价追求,也是人工智能融入教诲时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除人工智能技能天生内容存在不足严谨乃至真假难辨的问题外,有学者也提出了西席地位边缘化、学生学习“孤岛”化、知识体系碎片化以及隐私透露风险、数字运用鸿沟等隐忧。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秉持“数字向善”的宗旨,关注人工智能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的影响与冲击,明确人工智能在日常传授教化、科研事情、社会做事中的运用边界,完善数据的开放、共享、运用与管理,科学规避伦理和安全风险,制订人工智能教诲运用家当标准、技能标准、管理标准与伦理规范,统筹推进数字教诲、数字科技、数字人文、数字伦理,为人工智能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塑造“人工智能+”高档教诲新生态
面向教诲数字化计策行动深入推进,高档教诲急迫须要在育人理念、办学路径、传授教化模式、学习范式、评价办法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变革,塑造“智能+”高档教诲新生态。
1.育人理念改造:培养重心要从“学知识”向“强能力”转变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诲以知识传授为紧张任务,人工智能正在让知识的获取变得唾手可及,特殊是随着大数据技能在各行各业的遍及,机器对付海量数据和信息的捕捉、挖掘与剖析能力将远超人类。在此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必须从“学知识”向“强能力”转变,培养学生“从0到1”的创新能力、提前程争决问题的能力、批驳性思维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推动课程、教材、实验等基本要素向“强能力”这个目标转变,进而加速教诲的“选、教、学、考、评”各环节从“知识为主”向“能力为先”转变。
2.办学路径升级:专业构造要从被动调度向主动升级转变
专业的质量和构造,直接关系高档教诲支撑和做事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直接影响高校立德树人的成效。人工智能技能的快速演进将对社会各行各业产生重大影响,高校专业设置必须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前瞻布局一批未来新兴专业,升级改造一批现有传统专业,淘汰撤销一批迂腐掉队专业。鼓励高校主动调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快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诲传授教化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支撑引领家当转型升级。
3.传授教化模式创新:传授教化要从“师生交互”向“师/生/机”深度交互转变
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海量多模态数据的根本上,能够理解人类表达的自然措辞和高下文语境,并通过强大的打算能力更快速给出问题的答案,供应内容详细、思路清晰的阐明,这使教诲传授教化形态创新成为可能。下一步,教诲部将推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能与教诲传授教化深度领悟,开展“智能+教诲”改革试点,打造一批聪慧课程、“人工智能+X”课程群,选树一批人工智能赋能高档教诲范例案例,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构建虚实领悟、“师/生/机”三元交互的传授教化新范式。
4.学习范式转型:学生要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
随着数字资源的极大丰富,人工智能可以根据不同学习者的背景和根本,更加快速、准确地匹配学习资源,并基于学习者的行为数据,供应个性化、精准化的效果反馈和路径推举,实现高效的自适应学习。近期,教诲部将试点培植一批“未来学习中央”,搭建聪慧学习空间,探索新型基层学习组织,打造泛在化、个性化、协作化的学习场景。同时,支持高校通过产学互助办法共建一批人工智能教诲创新实验室,升级国家高档教诲聪慧教诲平台,推动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管、以智助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西席的主导浸染,推动以西席讲授为中央的“被动式学习”向以学生需求为中央的“自主性学习”转变。
5.评价办法完善:评价要从“结果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
数字时期对人的综合本色评价提出了更高的哀求,人工智能技能的融入冲破了传统单一维度、以分数为主的评价机制,强化了对师生动态数据的感知、采集、剖析和监测,为实现学生综合本色的多维度评价供应了可能。高校要适应传授教化与人才培养的现实须要,综合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能实现学生综合本色的多维度、过程性、科学化评价,探索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传授教化监测平台,构建灵巧开放的数字学习成果互认机制,形成基于大数据的全量化、智能性的教诲传授教化评价体系。
原载2024年第3/4期《中国高档教诲》
作者:教诲部高档教诲司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