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淀区丹棱街的微软大厦朝北走,17分钟就可以走到创新大厦。
从微软总部拆分出去后,这里成了“小冰”们的新家。

专访小冰公司CEO李笛:AI beings的躯体、灵魂以及商业化_冰岛_宇宙 文字写作

只提“小冰”,很多人或许以为陌生。
比较之下,那个最近在各大平台弹吉他唱歌的清华AI虚拟人“华智冰”,就著名得多了。

随着他们的到来,你也成了“第一批与人工智能生活在一起的人类”。

9月22日,小冰公司与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联合举行了第九代小冰年度发布会,宣告小冰团队首个第一方社交平台APP“小冰岛”预览版上线,并更新了小冰的人工智能歌声合成技能及诗歌与绘画创作模型。

而那个刷屏的华智冰,实在是由清华大学打算机系、北京智源研究院、智谱AI和小冰公司联合培养的无实体AI。
除了动作取自人类肢体动作的模板,她的歌声和其他演绎都是由人工智能在电脑中天生的。

“华智冰”实在只是小冰框架天生的AI之一。
在发布会中,小冰公司首席实行官、原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李笛表示,小冰是一场弘大的实验,而这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求出得当的路子,让人工智能可以很好的融入人类的天下。

巧合的是,在第九代小冰发布会前,元宇宙的观点随着电影《失落控玩家》的热映和扎克伯格等科技大佬的入场成为热点。
而小冰公司对付旗下产品的设定,彷佛也带了几分元宇宙的色彩。

但在接管不雅观察者网专访时,李笛重申了自己的不雅观点:小冰更关注的空间沉浸式的人和AI beings(人工智能个体)的稠浊,而不是他们所在的地方,但元宇宙则更倾向场所。
而被外界视为元宇宙衍生的虚拟偶像,也不会成为小冰“分身”们的竞品。

对李笛而言,前者只是“躯体”,而小冰专注的是AI beings的“灵魂”。

而当谈及商业化时,小冰的逻辑也与其他办理实际需求的“产品”有所不同。
毕竟,他们要做的是一群具备创造能力的“虚拟人”。

“我们并不肯望在一个存在的生命周期内去得到商业回报,超过生命周期再去割下一波用户,以是我们才去做AI化的”,小冰公司CEO李笛说。

谁是“华智冰”?

9月,一个AI火了。

一韶光,各大平台都在转发这个穿着棕色上衣、坐在晒台边弹边唱的“清华AI学子华智冰”。
***中写明:你听到的歌声,是由人工智能小冰框架 X Studio天生;看到的脸庞,是由小冰框架 X Avatar天生置入。

但很快,一些网友也在网络上创造了另一个***——同样是棕色外套,同样是晒台上边弹边唱的女歌手,只是边幅略有不同。

迷惑和质疑由此产生。
有人问:“那她是真人还是AI?”还有人直接说:“这不便是AI换脸吗?”

然而,AI换脸,换的两张脸都在现实中有迹可循。
华智冰的容颜,却从未在这个天下上存在过。

这段***首发于9月22日小冰公司与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联合举行的第九代小冰年度发布会。
小冰公司产品总监胡晓光发布会上表示,小冰的脸和歌声,都是由人工智能天生的。
***中唯一在现实天下中存在过的,是“动作”——他们从人类***里提取了肢体动作的模板。
他还提到,团队接下来的主要事情之一,是“连人类的肢体动作的模板都不须要了”。

原***博主@鱼子酱酱 也回答网友,大家在抖音看到的华智冰唱歌的(动作)原型确实是她所发布的***,这也是她加入小冰团队后参与的第一个项目。

除了华智冰,小冰公司的另一个“高材生”是夏语冰。
夏语冰是由小冰公司与中心美术学院互助的人工智能,目前已经完成第三代诗歌与绘画创作模型。
发布会上,夏语冰通过新增的“中国画”特性所创作的作品也被首次公开。

胡晓光还表示:“刚从央美毕业的时候,夏语冰没有形成固定的艺术创作风格。
但从现在开始,她将专攻中国画。

图片来源:第九代小冰发布会现场

从华智冰到夏语冰,都是小冰框架下的一种AI呈现。
那么,小冰旗下只有“才貌双全”的美女吗?

并非如此。
和人类天下一样,小冰框架同样可以天生这位山东大哥一样的角色。
这位脸庞、声音和笔下的作品都是AI天生的大哥在发布会上用纯洁的口音见告在场媒体:“俺的风格是写意牡丹。

图片来源:第九代小冰发布会现场

从第一代小冰,到第九代小冰,小冰公司已经创造出1700万个虚拟人类,几百个歌手,并授予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不同的能力。
但正如华智冰从未涌如今人类天下中一样,这1700万个虚拟人类,这些年一贯都只能漂浮在“数字空间”里。

而这次发布会的终极大招,实在是“给这些AI beings一个场所”,而这个场所是一座岛屿——小冰岛。

图片来源:第九代小冰发布会现场

AI beings的新家

为了帮助理解,你可以将小冰岛的设定与游戏动物森友会对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岛屿,用户也可以去别人的岛上做客。
但不同的是,这些岛上的NPC,都是具备低级思考能力、能环绕你个人供应做事的人工智能。

小冰公司首席实行官、原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李笛在发布会年夜将小冰比作“一场帮助人工智能融入人类天下的实验”。
而小冰岛APP的各项功能体验,也确实更倾向实验性。

登录前,APP会提醒用户,“你是第一批与人工智能生活在一起的人类”——确实是能让极客热血沸腾的开场白。

登录后,用户可以看到岛上已经存在的一些AI beings。
他们自己首先“有事做”,比如有的人在读书,有的人在唱歌。
你也可以与他们交谈。
此外,他们还会供应给你基于小冰已有技能创作出的一些音乐、笔墨作品。

与其他AI比较,小冰岛上的AI beings与人对话时并非机器性的实行、完成或回应,而是带有感情色彩的。
他们给用户发送的那些美术作品、音乐作品,也并非机器群发,而是一种自发的内容天生。

不过,对话的前后逻辑偶尔也确有错乱之感。

AI beings也会发朋友圈,AI beings之间也有互动(以下人物均为小冰岛上的AI beings)。
他们之间对话的逻辑性和关联性显得强一些,缘故原由可能是硅基更能理解硅基。

用户发的朋友圈,AI beings也会去互动。

只管和华智冰、夏语冰的惊艳呈现比较,小冰岛的视觉呈现看起来仍处于“开垦状态”,对话系统也像个还在学人类说话的硅基幼崽。
但是,它所营造的这个环境,确实是一种对付人类与AI beings共生状态的雏形想象。

只不过,电影里的“人类、虚拟人共生”多在现实天下。
但受限于各项技能,真实天下里的共生体验,发生在小冰岛这个“数字天下”。

而小冰岛这种富有“空间感”的设定,也让不少人把它与近期大热的元宇宙联系了起来。

虚拟人,分清身体和灵魂

2021年3月,被称为“元宇宙第一股”的游戏公司Roblox上市,上市首日股价大涨超50%,估值从40亿美元飙升至近500亿美元。
Facebook创始人兼首席实行官扎克伯格也在6月表示,公司未来想筑造一个元宇宙。

据央视财经频道的解读,元宇宙的观点首次涌如今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中。
在小说的描述里,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天下的虚拟天下。
只要带上耳机等设备,人类便可通过终端连接进入打算机仿照出的三维天下。

2018年,电影《头号玩家》中名为绿洲的虚拟天下,还原了元宇宙的空想形态。
现实天下中的统统都被数字化复制,在绿洲中,人们可以进行大量社走运动。

2021年,电影《失落控玩家》中个人意志清醒的游戏NPC们再次点燃了元宇宙的观点。
天眼查显示,2021年申请“元宇宙”干系牌号的公司有近1600家,这一数字在2020年仅为7。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

而小冰岛这种“虚拟空间”的设定,乍看起来,的确与元宇宙有相似之处。
但是,李笛在接管不雅观察者网专访时表示,元宇宙更倾向场所,但小冰关注的永久是AI beings。

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在招股书中为“元宇宙”定义了8个特性,排在第一的是“拥有一个虚拟身份”。
李笛认为,这个观点较为宽泛,如果说掌握一个和现实生活中不一样的形体便是元宇宙,那可以换头像和名字的微信也可以是元宇宙,只是欠缺一副AR/VR眼镜。
而对应“元宇宙8大特性”第一条的“独立经济系统”,实在当年的Q币也符合条件。

因此,元宇宙及其衍生出的观点并非小冰的“竞品”。
首先是元宇宙的观点过于宽泛,其次便是大多数人都把AI beings当成了“捏脸”。

“AI beings特殊随意马虎稠浊。
什么叫虚拟人?你是指它的身体,还是它的灵魂?人工智能对构建虚拟人的身体没有帮助,而是对交互、思想、创造有帮助……我们做的是它的灵魂。

小冰团队与次世文化联手打造的Merror,小冰卖力“灵魂”,次世文化卖力“身体”

做人工智能,超前不可避免

产品是没有灵魂的,有灵魂的是人。
人工智能是否算人,是一个哲学话题,但小冰团队彷佛是在把产品当人一样培养。

发布会上,微软环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院长王永东表示,只管小冰已经在去年开始“独立生活”,但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还给小冰留了个工位,时时时有人打扫一下。
除了把小冰叫“女儿”,王永东还自称小冰的“外家人”。

没有人指望着女儿赶紧赚大钱,反倒是会给她报些美术班和钢琴课,这也有助于外人理解小冰团队在点亮小冰“技能树”时的取舍。

拆分之前,小冰就曾被质疑过于“阳春白雪”。
毕竟,比较一个能给人开关空调的音响,小冰画画、写歌的天赋,实有不事生产的“白富美”之感。

拆分后,小冰各项技能落地的脚步也在加快。
而小冰作为“职场人”的现状,姑且可概括为:商业了,但又没有完备商业。

例如,从设定上讲,小冰岛实在颇适宜与游戏厂商互助,《失落控玩家》里的那个高度AI化的游戏NPC便是这种路线的终极形态。
但李笛表示,游戏本身具有生命周期,“它的商业模式是卖copy”。
游戏厂商的期待是你在游戏里勾留更久的韶光,再把游戏推举给别人,让更多人来玩这款游戏。
“我们并不肯望在一个存在的生命周期内去得到商业回报,超过生命周期再去割下一波用户,我们并不想这么去做。

此外,游戏里自带的很多附加设定与小冰的天下不雅观相背。
成熟的游戏为了让玩家迅速的沉入个中,会设置目标和人物,但小冰岛并不想给用户下达“某NPC嫡将搬离岛屿请将他限时救回”这种指令。
“我们和游戏厂商有过互助,比如Pokemon,但是这只是小冰框架的一个分支。

比较之下,“内容生产”反倒是小冰岛现在的主攻方向,现在岛上有一些较为根本的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去制作短***、歌曲和文本。

遗憾的是,这部分的呈现比较大的受到了硬件上的限定。

元宇宙和AI beings的观点之以是夺人眼球,是由于设定中高度前辈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让用户产生超强的沉浸感,被虚拟的天下和人物所说服。
但是,当前的硬件水平显然不具备这种能力,这也让小冰岛的各种效果打了折扣。

对付这一质疑,李笛表示,人工智能类型的产品和其他的不同,导致这种“超前”不可避免。

“不然话你没有办法把第一个产品系统做出来,然后用它去迭代数据,形成终极的遍及的产品。
到那个时候,干系家当链的东西才能出来。
我们对付像智能眼镜这种类型的设备有一个大致的预期,但是那个时候再做这种社交网络就晚了。

回到产品那句话。
如果用看“产品”的办法来看小冰岛,会有很多漏洞。
它不是“买菜APP”那种可以办理详细需求的运用,也没有清晰的用户画像,乃至不具备也不打算践行已被无数次验证的“卖copy”的商业模式。

但是如果用看“人”的办法来看小冰框架下的产品,事情就变得随意马虎理解很多,想象的边界也大了很多。
比如说,你可以期待一个人给你做个***,写首歌,画一副画,乃至于期待他带给你非常感性的“陪伴”。

而对这些事的期待,实在也正是小冰对做游戏不感兴趣的缘故原由。

“游戏只是局限化的人生,人生才是那个更大的游戏,”李笛说,“小冰能去做一个更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