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门课程是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专业的必修课,其他专业的学生可选修。
主讲西席共有4人,个中3人是人工智能科学家,另一位是法学家。
来自商汤的人工智能专家作为企业特邀讲师,也会为学生上课。

交大年夜开设人工智能伦理必修课为未来算法工程师输入伦理意识_人工智能_伦理 科技快讯

吕宝粮和交大凯原法学院教授郑戈认为,为人工智能干系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科技伦理课程很有必要,可以为未来的算法工程师、软硬件开拓职员输入伦理意识,防止新一代信息技能的误用和作歹。

教授发问引发未来精英思考

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能有哪些范例运用?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原则是什么?霍金对人工智能的忧虑是不是杞人忧天?“人工智能思维与伦理”第一课上,吕老师讲的内容很快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
据理解,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是交大录取分数线最高的专业,旨在培养这个领域的行业精英。
开设这门大一必修课,是为了让未来的精英理解人工智能技能发展与伦理、法律的关系,从事技能研发时能恪守道德法则。

来源:吕宝粮教授课件

“你们今后很可能成为IT公司的研发职员,在开拓产品时,能否遵照个人信息采集的‘最小必要’原则?能否抵制‘大数据杀熟’的商业利益诱惑?”吕老师的发问,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
据先容,“最小必要”原则是指移动互联网产品采集用户人脸、手机号等个人信息时,要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该限于实现目的的最小范围。
“大数据杀熟”是指互联网企业利用用户数据,对老用户抬高价格的行为。

作为脑机交互专家,吕宝粮还先容了他与瑞金医院互助开展的“基于情绪脑机接口的难治性烦闷症评估与治疗”项目。
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烦闷症患者,也涉及伦理问题,一是临床医学研究伦理,二是DBS参数调节伦理。
“由于参数调节不当,澳大利亚一名帕金森病人接管DBS治疗后,变得性欲强烈。
如果他因此犯罪,谁该承担法律任务?”这个问题,又一次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

科研团队在瑞金医院试用情绪脑机接口烦闷症评估系统。

加强理工科学生代价理性教诲

作为法理学专家,郑戈将为学生讲8节课,分为3个专题——理性的人工智能、赞助性的人工智能、负任务的人工智能。

在“理性的人工智能”专题中,他将与学生磋商一个问题:自动驾驶系统如何尽到把稳责任?把稳责任是一个主要的法律观点,法律上的过失落便是指违反把稳责任。
自动驾驶达到L3、L4级别后,如果发生交通事件,该由谁承担违反把稳责任的任务?“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已引入自动驾驶系统开拓单位的任务,但这个问题实在很繁芜。
自动驾驶系统是一个由感知、定位、决策和掌握模块组成的繁芜系统,每个模块都有开拓者。
发生事件后,5G网络做事供应商有没有任务?高精舆图供应商有没有任务?这些单位的法律任务界定问题,须要进一步研究。
”他希望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今后开拓自动驾驶系统的各个模块时要尽到把稳责任,从而使全体系统成为“理性的人工智能”。

在重庆举行的自动驾驶最强车脑寻衅赛赛场,自动驾驶汽车在真实道路上寻衅“行人横穿马路”交通场景。
新华社发

与自动驾驶比较,智能语音客服的运用如今更为广泛。
用户拨打客服电话时,与他互换的很可能是语音机器人。
在“赞助性的人工智能”专题中,郑戈将援引布鲁克林法学院教授帕斯奎尔的不雅观点,剖析“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系统不应该假冒人类”这一法则。

智能语音系统为何不能假冒人类,而应在对话中奉告用户自己是机器人?他阐明说,当代伦理学的根本是康德提出的“人是目的,不是手段”,这个论断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日益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如果假冒人类,会消解人的主体性。
“人工智能该当是赞助性的,人工智能和机器系统必须显示出它们的创造者、掌握者和所有者,而不能刻意模糊人与机器的界线。

在郑戈看来,海内高校的理工科教诲过于侧重工具理性,只哀求学生找到科学和工程目标的最优解,忽略了“人生的目的”“有温度的科技”等代价理性。
“人工智能思维与伦理”课程在代价理性教诲上做了积极探索,会让理工科大学生更富有人文关怀。

大学生和中学生都应学伦理

虽然只听了两节课,但卜家梓同学已经有了改造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想法。
“很多同学喜好刷抖音等软件,由于它们一贯推送自己喜好看的内容,我理解到‘信息茧房’理论后,才意识这类软件是有问题的,由于它们只根据用户个人喜好推送信息,会让用户思维固化、眼界狭隘。
”小卜谈了自己的不雅观点。
在发给吕老师的课后作业中,他提出了改进建议:软件开拓职员和算法工程师应遵照伦理规范,加入“是否许可本App网络您的偏好等信息”这一权限给予提示,让用户得到不根据行为偏好获取信息的权利,不再受“信息茧房”束缚。

吕宝粮和郑戈先容,国外不少高校也开设了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能伦理课。
比如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伦理:人工智能”,从引发伦理困境的工程案例出发,揭示其背后的深层问题。
又如普林斯顿大学的人工智能与伦理对话项目,由该校人类代价中央和信息技能政策中央联合开拓,建有案例库,供传授教化和研究利用。

“我们身处数字社会,人工智能已从前沿技能变成根本技能,带来了一系列伦理、法律和管理问题。
”在郑戈看来,海内高校干系专业都有必要开设伦理类课程,从人才培养入手树立“科技向善”理念,让大学生拥有自觉的科技伦理意识,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践行科技伦理、遵守法律法规。

他还建议海内科技和教诲事情者借鉴麻省理工做法,为中学生开拓人工智能伦理课程。
据先容,麻省理工为中学生开拓的课程旨在提高青少年利用智好手机、社交媒体时的自我掌握和道德判断能力。
“网络平台经济也叫把稳力经济,平台背后的行为偏好算法让很多青少年沉迷个中,花费了大量韶光。
”郑戈说,“中学可通过课程教诲,让学生理解网络平台的算法逻辑,产生对人工智能两面性的自觉意识。

栏目主编:黄海华 笔墨编辑:俞陶然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俞陶然